“朕倒是不认为有违太祖初衷,自太祖时期本就优待官员和士人。”
刘健说道:“陛下,官员俸禄为定制,这是太祖所定。”
朱厚照说道:“时移世易,世界上哪有一成不变的?况且现在官员俸禄略低,有些人就想着收受钱财,去年那个户部左侍郎,不就是为了几千两,把朝廷的盐引低价卖出去了?”
刘健却是不同意,说道:“陛下,贪腐是个别官员的品德问题,陛下可命六科及都察院加强监督百官,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朱厚照却说道:“六科和都察院最近可是很忙啊,哪有时间监督百官呢?”
刘健知道朱厚照说的是什么,最近许多人都在上书,请陛下按照皇明祖训来选择秀女。
他说道:“陛下,天家无私事,况且怎么选择秀女,早已有定制。”
朱厚照不想跟他们在秀女这件事上纠缠,转而说道:“既然首辅提到了六科和都察院,朕倒是想到了一件事,这是受到首辅的提醒,要不然朕还想不到呢。”
朱厚照顿了一下说道:“首辅,上一次京察是哪一年?”
刘健拱手说道:“启奏陛下,弘治十七年制定京察每六年开启一次,下一次京察应在正德四年。”
京察,是明代首创的考察百官的制度,洪武初年的时候,明朝刚刚建立,当时执行的是三年一考,九年期满,三考之后,不合格才会罢黜。
京察时间并无固定,是根据需要来举行,之后在明英宗朱祁镇时期,才把京察制度定为十年一次,但是弘治中期,朝廷有人对于京察的时间过长,经过了多年的提议,才改为六年一次。
而京察其实是主要对五品一下京官考察,四品以上是自行对皇帝自陈政绩。
“朕自登基之后,观朝廷上下,人浮于事,各个衙门之间推诿扯皮甚多,正好今年改元,朕有意改一改这风气。”
刘健一时间脸色有点不好,说道:“陛下,京察自从弘治十七年由十年一次改为六年一次,孝宗皇帝陛下对此甚为同意,当时昭告天下已为定制,朝廷岂能朝令夕改,还望陛下慎思之。”
朱厚照在心里冷笑一声,定制?又是定制!我改的就是定制!
“首辅说的问题,朕已经考虑到了,不过朕意已定。”
刘健皱起了眉,他知道今天出了宫,恐怕他会被人弹劾,说他妄起京察,意图排除异己,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可是圣意已定,虽然圣上年龄不大,但是却是个有主意的人。
朱厚照坐在龙椅上面,手中拿着一块翡翠玉佩把玩着,这个是他从内承运库随便挑选的,水头很好,没有杂质,放到后世,怎么样也得卖个几十万。
吏部尚书马文升说道:“陛下,京察一事还是按照弘治十七年的定制,这京察一开,恐怕两京官员会误了公事,且都察院和吏部事务繁忙,恐怕无多余精力开展京察一事。”
朱厚照知道他们会提到这件事,遂说道:“这个也好办,朕已经考虑到了吏部和都察院事务繁忙的情况,毕竟还是朝廷公事为重,朕这个想法可能思虑不周,各位大臣听一下,也好做个补充。”
马文升面上的表情凝固了,干巴巴地说道:“请陛下示下。”
朱厚照笑眯眯地说道:“朕打算临时设置一个部门,从各部和翰林院等部门中抽调一些人,之后各部院,吏部考功司和都察院协理,临时负责京察一事,之后再将他们遣回原职,这样如何啊?”
朱厚照本来是想直接成立一个部门,但是内阁和各部尚书肯定会对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在朝廷冗员这么多,增加部门不是增加了朝廷的开支吗?
临时设置部门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对于临时部门拿走的一部分权力,他们心中的抗拒不会那么大。
不过马文升却是不同意,这京察一事本来就是他吏部主要负责的,京察还是考功司重要的一项权力,这要是被分走了,他睡觉都睡不安稳,既然无力反抗,那么还是把权力握在自己的手中吧。
他说道:“陛下,京察本就是由吏部负责,其余部院之人对京察流程不熟悉,恐怕会耽误了京察,此事还是由吏部负责为好,就不用额外设置临时部门负责京察了。”
();() 朱厚照仿佛意料到了马文升的想法,毫不在意地说道:“既然吏部想负责京察,那就负责好了,由吏部主持本次京察,都察院协理,不过……这个部门还是要设置的,负责京察的拾遗补缺。”
马文升说道:“陛下,按照以往惯例,拾遗补缺一事乃是由都察院负责。”
言外之意就是,陛下你别临时设置部门来抢都察院的权力了。
朱厚照摆了摆手说道:“朕说的拾遗补缺,跟都察院的不是一个,是为了核实吏部京察过程中是否有瞒报、漏报、虚报官员考核之事。”
朱厚照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在场的众位大臣更加无法反对了,再反对恐怕就会被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这个临时部门就叫做,两京临时制置监察院。”
李东阳问道:“陛下,两京临时制置监察院由谁来主持?”
“李卿有什么提议吗?各部尚书和内阁有什么提议可以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