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山中的第一个早晨,杨晓月是被叽叽喳喳的各种各样的鸟叫唤醒的,这和城里的汽车鸣笛声迥然不同,被汽车的鸣笛声吵醒,会让人心情烦躁,但是如果听着鸟儿的叫声醒来,会感觉到心情非常的愉悦。刘华一家早就起来了,杨晓月穿好衣服走出木屋,看到刘华妈妈在菜地里摘菜,刘华是在房子东边的单杠做引体向上,刘华爸爸在木屋的不远处散步,整个山上只有他们四个人。杨晓月呼吸着带着树木青草的味道的空气,感觉身体特别的舒服,心情也很愉悦。“在做引体向上呀”
杨晓月走到刘华附近问。“是呀,早起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特别舒服”
刘华说。“你以前在这里也这样吗?”
杨晓月问。“是呀,那时候就天天锻炼,你看这个单杠,就是我那时做的,还有这个沙袋,也是我弄上来的”
刘华说。“怪不得你的身体素质这么好”
杨晓月夸奖他。“你要不要试试”
刘华问。“我想试试。但是我够不到单杠,我又跳不起来”
杨晓月说。“你站在单杠下面,胳膊向上伸起来,我抱你上去”
刘华说。“好的”
杨晓月太想试试这个了。她按照刘华说的站在了单杠下面,刘华刚把她的腿抱的离开地面,她的手就换了姿势,不是向上伸,而是落下来抱住了刘华的脖子。“我平衡不好,我害怕”
杨晓月红着脸说,这还是刘华第一次这样抱着她。“别怕,我不会让你摔倒的”
刘华鼓励她。杨晓月放开刘华的脖子,重新伸手去够单杠。“我够到了,握住了,你放手试试”
杨晓月兴奋的说。刘华刚一放手,杨晓月就叫了起来“不行了,胳膊太疼了,你快抱我下来,我不敢跳下来”
。刘华只能把她轻轻地抱下来。也许是因为太害怕了,也许是因为刚才用力太猛,杨晓月脚着地后并没有马上放开刘华,她的手抱着刘华的脖子大概几分钟。等到现姿势有些暧昧,才红着脸放开了刘华。“我再也不玩这个了,太抻着胳膊了”
杨晓月说。“你就是缺乏锻炼,不过也是,女生也没有几个人喜欢锻炼肌肉的”
刘华说。他们正说着,刘华妈妈过来了。“丫头,儿子,吃早饭了”
刘华妈妈说。杨晓月和刘华听到后跟着她回到了木屋中。早饭做的是一种叫做“豆角饭”
的主食,就是把豆角和米饭放在一起蒸。做好的米饭会释放着豆角的香气,是以前农村夏季经常吃的特色主食。刘华和杨晓月吃过饭之后就开始在山上各处走,在树林里观察各种草木,偶尔会因为脚步声惊起了林子中的鸟。由于杨晓月第一次来,对山中的环境不熟悉,自然有些害怕,所以她紧紧的跟在刘华的后面,好几次刘华停下,她都差点撞到他。“别紧张,我带你来的这片树林很安全,除了鸟什么危险的动植物都没有,我们是出来玩的,放松点”
刘华说。杨晓月听到刘华这样说,也就不那么紧张了,开始留心起经过的地方的花草树木了。但是她更多只是观赏,不会去触摸这样植物,因为刘华妈妈告诉她不要去乱碰,有些植物可能是有毒的,或者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杨晓月对树林的很多植物都很好奇,缠着刘华一起研究,但是刘华对这些植物知道的也不多,所以他们看了老半天,也研究不出什么东西来,从刘华家里出来,还是早晨,他们从树林中走回来,已经上午1o点钟了。刘华和杨晓月回来看到刘华妈妈正准备洗菜做饭,就一起拿着水桶去山下的小溪帮刘华妈妈打水,之后杨晓月又帮忙洗菜。“来到山中已经差不多一天了,感觉咋样”
刘华妈妈问。“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和在城里的生活差别很大,感觉很宁静,也没有任何烦恼”
杨晓月说。“我和刘华爸爸也特别喜欢这样的生活环境,我们计划等你们长大了,都工作了,我和刘华爸爸就搬到山里来居住,每天听听鸟叫,种种菜,散散步”
刘华妈妈说。“等你们在这里居住了,我们节假日就常来这里度假,这样你们既享受了森林的安静,也不至于太寂寞”
杨晓月说。刘华听着她们的计划,心里也有了一种向往,就是在某一天,能在山里盖一所房子给他们住,和她们过着那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的生活。
吃过午饭后,刘华没有直接睡午觉,他去木屋东边的“悠悠床”
躺着看书,是一本古诗词精选。他看得很入迷,以至于杨晓月悄悄地来到了他身边他都没有察觉,杨晓月见他看得入迷,就起了捉弄他的心思。刘华正在品味一苏轼的词——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忽然感觉身下的悠悠床动了起来,虽然眼睛依旧没有离开书本,但他知道这应该是杨晓月过来了。“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杨晓月问。“是苏轼的一词,里面的名句你也知道”
刘华说。“什么名句”
杨晓月问。“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总被无情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