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则是气定神闲,拨弄着他的算盘,“过来卖药材的都是村里人,能认得药材就不错了,哪能要求更多。”
姜知睿走了进去,环顾四周,发现药材的收购价格写在了墙上的门板上,心里便有了数,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布包,放在柜台上。
“老先生,你们这收野山参吗?”
“这东西难得,我们当然收。”
“那您帮我看看,我这株能值多少钱?”
说着,她把布包打开,露出里面的野山参来。
老人瞬间认真起来,戴上了一副老花镜,细细端详,“芦碗不少,都挤压在一起了,说明是有些年份了,横纹也深,起码在六十年左右,这边还有断芦,要再加几年,这是一株六十四年的老参了。”
姜知睿点头,心道这人还有几分水平,将军府的参类药材,全都是按照年份存放,这株是她从标记着“六十至七十”
年份的盒子里取出来的。
具体多少年她自己也不清楚,但应该大差不差,其实这株在药房里年份不算高的,两百年的参她也有,但是没必要。
一则太引人注目,容易引起轰动;二则这东西是真正的珍品,绝对少见,用钱都换不到,她也不是太缺钱,所以打算自己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见她不说话,老头想了想,缓缓道:“人参这东西在咱们南方少见,这个年份的就更少了,看来姑娘的运道好。”
“机缘巧合,我在北边的亲戚送来给我的。”
那人也没问,只说:“如今的行情还行,这参重一两多,也是珍品,要不,我给你七百八十块的收购价?”
“凑个整吧,八百,剩下的,从北边运过来也花了不少钱,剩下的,就当是您贴给我的路费。”
姜知睿其实并不在意那二十块钱,但她现在的人设是走投无路,只好卖掉亲戚给的老参来换钱,当然要表现得在意一点。
果然,那人脸上不动声色,似乎早料到她要还价——这是正常的,不还价才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