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看书能学到什么知识 > 知行合一(第1页)

知行合一(第1页)

(转载)知行合一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命题,尤其以王阳明知行合一观最具有代表性,对个人修养的养成也最具积极意义。

即知即改,关口前移

理解王阳明知行合一观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当心中有不良之念时,要赶紧克制,做到即知即改。虽然只是“心动”

,但王阳明认为已经是“行动”

了。他指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一般而言,一个人往往不是一下子就做出恶行的,通常是之前生出了多次不良之念,但是自身又认为这仅仅是“念”

而没有“行”

,不加克制,结果这些“不良之念”

日益膨胀导致蒙蔽良知而去“行”

。因此,人不仅要控制自己的行为,更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内心,重视和遏制滋生不良想法的“苗头”

。这个主张比人们通常认为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更提前了一步,从思想上来控制恶行的生,可谓关口前移。

在王阳明看来,儒家讲的“格物”

就是“格心”

,即通过“为善去恶”

的功夫把内心的“恶念”

格掉,所以王阳明说“为善去恶是格物”

。他指出:“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动处,便即是行了;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根据王阳明的观点,一个人想提高自己修养,就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还要注意自己的思想,心里一旦有“恶念”

萌生,赶紧进行自我控制并将其消灭在萌芽当中。

儒家认为克制“恶念”

的重要方法是慎独,王阳明也非常注意运用慎独的方法。一般来说,慎独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没人监督的时候不犯错误,即“不欺暗室”

。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能不能做到慎独,也是君子与小人的重要区别。因为“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

。二是“不自欺”

,就是在没人监督的时候不仅不敢犯错误,而且根本就不想犯错误,做到既不欺骗别人,也不欺骗自己的良心,所以“慎独则心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