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先说了个“够”
,又改口道:“等下我还有别的事儿要回宾馆,顺道一起拿。”
直到上午的讲座结束,都没人再指使池乔。没到午饭时间,陆浔便回宾馆睡觉了,临走前,他把池乔拉到一边,交待她别再当傻子。哪知池乔并不领情:“反正我也没事做。”
“不是说不能帮忙,是不要惯自以为聪明、指使别人干跑腿的活儿、自己留在老师跟前装积极的人的坏毛病。”
听到这句,池乔笑了:“你说话的口气和秦蔚一模一样。”
“这说明她比你聪明。”
“我们妈妈说,吃点亏不是坏事。”
陆浔很是无奈:“你愿意当傻子就当吧,你们这边结束的时候我差不多睡醒,你帮我买晚饭。”
……除了口气一模一样,陆浔不让她管别人闲事、自己却使唤得理所当然的讨厌劲儿也和秦蔚没差。
吃过午饭,池乔便去汽车站接那位记者姐姐了。这位记者的文章写的热血,本人却挺冷淡,池乔话少不爱聊天,相对于自来熟的,更愿意和冷淡敬业的人相处。
记者到了宾馆稍作休整,就跟着池乔到了县高中,下午的讲座已经结束了,正是咨询时间,上午来听讲座的大多是当地政府组织的人,咨询的很少,下午就不同了,来问什么的都有,符合援助条件的会给一张表格,做进一步的跟踪。
池乔帮记者姐姐拍过照片,采集过素材,又跟着她分别采访参与活动的校领导、老师、学生以及过来听讲座的当地居民和求助者。当地的方言难懂,幸而Z大的本地生也过来帮忙了。
事情做得差不多了后,记者便去一边打电话了,池乔正看单反里的照片,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走了过来,怯怯地问:“姐姐,这边可以免费打官司吗?”
池乔抬头看向她和她牵着的小男孩,问:“你要打什么官司?”
“我爸爸从工地的楼上摔下来,瘫痪了,工头跑了,没有赔钱。”
池乔大致询问了一下她的家庭情况,听到她说爸爸瘫痪后,家里靠妈妈打工维持生计,觉得符合援助条件,便说:“可以的,现在人多,你坐一下,等会儿我带你过去登记。”
记者打完电话回来,见到衣服脏兮兮的瘦弱小女孩和她牵着的年幼弟弟,随口问了两句,来了兴趣。
“你多大了?”
“我十岁,弟弟两岁半。”
“你念书了吗?”
“二年级的时候爸爸瘫痪,就回家了。”
“你为什么辍学?”
“妈妈照顾爸爸,打工赚钱,我照顾弟弟。”
记者脸上的兴趣更浓,问:“你辍学是因为家里生了弟弟,你要留在家里照顾他?”
小女孩先是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是因为妈妈要出门赚钱,没人照顾爸爸、看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