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年轻貌美的张昌蒲,父母早葬,不得已嫁给了年逾古稀的锺繇做小妾。
她虽性格严谨,非礼勿动,入钟府,却不知这只是悲惨命运的开始。
入宅之后,张昌蒲发现自己处处受到孙夫人的算计和刁难。
孙夫人掌管后宅,对她这个新来的小妾得宠,心怀嫉妒和怨恨,时常暗中使坏。
而当张昌蒲怀上钟会时,孙夫人更是变本加厉,竟然对她下毒。张昌蒲整日在忧虑之中,却只能选择默默忍受。
幸运的是,最终钟会平安降世。
张昌蒲看着怀中的儿子,心中满是欣慰和爱意,同时也坚定了要将他培养成才的决心。
张昌蒲对儿子教育方面颇为严厉。
钟会年幼时,她便悉心教导他《孝经》,希望他懂得孝道和仁爱。
随着钟会逐渐长大,他在母亲的引导下诵读《论语》,领悟着其中的智慧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到了八岁,钟会已经能够背诵《诗》中的经典篇章,感受着诗歌的优美和情感的力量。
十岁时,他开始研读《尚书》,了解古代的政治和历史。
十一岁时,他深入学习《易》,探索宇宙的奥秘和变化。
十二岁时,他熟读《春秋左氏传》和《国语》,了解国家的兴衰和历史的演变。
十三岁时,他钻研《周礼》和《礼记》,领悟礼仪和道德的重要性。
十四岁时,张昌蒲将锺繇所撰写的《易记》交给钟会,希望他能从父亲的着作中汲取智慧。十五岁时,张昌蒲送他进入太学深造,期望他能在学术的殿堂中茁壮成长。
可是,大难不死的钟会只对易学有所钟情。
他沉浸在阴阳变化、卦象推算的世界中,似乎只有在那里,他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安慰。
钟会弱冠时便与当时的玄学大家王弼并知名。
着有《老子道德经注》二卷、《周易尽神论》一卷、《周易无互体论》三卷。
没有人能理解钟会为何对玄学如此痴迷,其中的缘由唯有他自己知晓。
他非常的想明白这个世界为什么是如此运作的,极度渴望洞悉这个世界运转的奥秘。
为什么母亲嫁给年逾古稀的老翁。
为什么这看上去明明就不合理的事情,还要被人嫉妒与陷害。
为什么在他尚未降生之时,就有人企图毒杀他。
更令他费解的是,
向他下毒的人被父亲逐出家门之后,会有当时的皇帝曹丕亲自求情。
当时反曹魏,之所以钟会出了大力,多半也是这个原因。
然而,司马家掌权后,局势反倒不如曹魏时期。
这一切让钟会彻底陷入了迷茫的深渊。
他在玄学的海洋中遨游,试图寻找答案,却始终未能解惑。
母亲的命运如巨石般压在他心头,令他悲愤交加。
下毒之事如梦魇般萦绕,他对未知的恐惧与日俱增。
皇帝的求情更是如迷雾般令他困惑,心中的疑问愈发沉重。
他曾奋力与曹魏抗争,指望能改变这混乱的局面,可换来的却是更深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