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熟悉下工作环境,我还要忙一会儿,下班再带你去公寓。”
“嗯。对了,怎么不见秦队?”
“他去拜访受害人家属去了,之后还得应付媒体那边的人,至于你加入特异四科的事,我在线上和他汇报过了,他夸你眼光不错。”
“…这样啊,这次案件的卷宗能给我一份么?”
“当然。”
……
等待姬雨晴下班的这段时间,贺夕明翻阅起这次连环杀人案的卷宗。
在案现场时,他只旁听了一些案情,并未详细看过卷宗记录。
第一起杀人案生在二十一天前,地点是城郊的一处废弃工厂。
这之后每隔一周便会出现下一位受害者,四位受害者拥有相近的外貌特征,均为无异能的普通人。
值得在意的是,现尸体的地方都是些荒废建筑内,且基本离每位受害者的居所不远。
是单纯为了作案方便么?
不,没这么简单……
有两名受害者失踪前的最后活动范围,离他们的常住居所均过了二十公里。
说明凶手在离他们居所很远的地方就已经下手了,若凶手只是为了作案方便,大可不必将他们送回居所附近“处理”
。
这样一个精心挑选“猎物”
并按时“狩猎”
的连环杀人犯,其行迹往往有规律可循,且有独特意义。
回忆在案现场进入移情时的感受,凶手对待受害者的每一步都饱含专注和严谨。
就像是一位沉浸创作的艺术家,将自己的敬意和匠心灌注于作品。
或许在凶手看来,他并不是在谋杀,而是赋予“新生”
……
念及于此,贺夕明有了初步猜想。
凶手之所以在离受害者居所不远的地方进行“创作”
,或许是想让他们在“重获新生”
后仍能找到归家的路。
按照这个思路往下走,贺夕明重新审视起四具尸体的照片。
那些猩红、诡异的血肉造型,仿佛在贺夕明的眼中“活”
了!
它们挣扎着,蠕动着,充满生命力,如一只破蛹而出的幼蝶,摆脱了虫豸腐朽的残余,迈向焕然一新的阶段。
“蛹……是了,这不就是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