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这才不敢再纠缠。
季椽回教室上课,现教室坐满了人,多了很多不认识的学生。看来都是昨天从电视和网络知道他,好奇来听课的。
季椽也不在意,如常上课。身为物理学老师,他当然希望更多人来喜欢物理,越多越好。因此上课很用心,务必要将这些好奇学生留下来。
一直到学期末,他的课堂上都是满座的,即便非理科专业的学生也爱来听课。
“物理真的太有意思了!”
季椽听到来旁听的学生们这么说,勾起嘴角。
这是他短暂的执教生涯,结出的最好的果实。
学校放寒假后,季椽和宋冀宁回家过年。年后第四天,终于接到了中科院的通知,于是打包行李,与家人道别。全家早就习惯他们的离开了,没有伤感之情,只让他们注意身体。
还是那句话,国内没有比他们要去的地方更安全之处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这次的空间站工程前所未有的庞大,聚集了中科院、航空工程办公室、力学研究办公室、深空技术研究院等几十个研究院的数百精英。
由于技术封锁,此时的华国没有一点关于空间站的知识技术,全部要靠自己钻研。
好在深空技术研究院已经做了最关键的那部分设计,将空间站分为五舱结构:
载人空间“天宫”
;核心舱“天和”
;实验舱Ⅰ“问天”
;实验舱2“梦天”
;货运飞船“天舟”
。
计划所有工程师一个舱一个舱的攻关,未来升空后在轨组装。
这是比“863计划”
时更严苛的攻关工程,也更辛苦,承担的压力前所未有的重。
季椽和宋冀宁倒也习惯了如此高强度工作,没有任何抱怨的投入工作。
于是,时间飞逝————
2o16年9月15号,中国射了“天宫二号”
空间实验室;
2o16年1o月下旬,中国射了神舟11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
货运飞船,并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对接。
2o21年,中国接续实施了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射,
2o22年,中国完成了空间站的在轨建造。
宋冀宁和季椽在中国空间站的项目工程一直呆到2o22年,空间站五舱全部升空对接成功,整个项目圆满结束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