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他们的行程还算顺利,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但是这样的行军也有个问题,因为走夜路,队伍的行进度很慢。如果按照现有的行军度,他们根本不可能在粮草吃完之前找到伊里奇的队伍,并与切塔人汇合。眼下他们只能日夜兼程,强行从罗斯人的队伍中间撕开一个缺口,尽快到达切塔。
统一作战思路后,他们作了一个迂回,决定从罗斯人尤里所部和莫洛夫所部中间穿越过去,再侍机向切塔方向靠拢。
此时此刻,尤里已经收到卢尔良那边传来的消息,他们的东线主帅瓦斯里意外阵亡了。紧接着,他又收到消息,瓦斯里的得意干将潘采夫也被一个神秘的东方人割了喉。刚开始听到这两个消息时,他还有点不相信,以为是科恰克人故意造谣,意图是扰乱罗斯人的军心。因为瓦斯里和潘采夫怎么也算得上是罗斯将领中排得上号的,至少比他和莫洛夫要强一些。现在莫名其妙相继阵亡,多少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等到他确定消息属实后,就有些不淡定了。
科恰克人搞的是什么幺蛾子?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他们阵营里有什么来自东方的狠角色啊!据说他们现在的领倒是个有一半东方血统的女娃娃,但一个小姑娘家总不可能有通天的本事。不过既然有了前车之鉴,他也不敢怠慢,在搞清事实之前,还是小心为妙。他可不想一不小心也步了瓦斯里和潘采夫的后尘。
打定主意后,他传下军令,即日起加强戒备,谨防科恰克人偷袭。与此同时,他给邻近的莫洛夫写了一封信,提醒这位仁兄时刻注意,担心科恰克人突然袭击。
莫洛夫这边倒是没有尤里那样紧张。这个莫洛夫孔武有力,又颇有几分算计。一直以来,他对与尤里所部协同作战都心存芥蒂,不过碍于伊万五世的威严和昔日情分,一直没有表现在明面上。
在他心里,所谓神秘的东方人肯定是吹出来的,他们那个民族,自从唐代以后早已雄风不再。虽然那个朱八八和他的那个燕王儿子很有两下子,却已是过眼云烟。近两百年来,这个曾经威振四方的大汉民族,已经日暮途穷,慢慢地在走下坡路。现在突然冒出个所谓的东方神秘人,很可能是科恰克人故意虚张声势,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造势,鼓舞士气。他知道科恰克人已经弹尽粮绝,濒临崩溃边缘,只要他们再坚持一下,科恰克人迟早完蛋。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养精蓄锐,准备坐收胜利果实。
对尤里的来信,他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想着尤里果然个胆小鬼,一个所谓的神秘东方人就把他吓成那样,简直是有损罗斯将领的颜面。他倒是决心与那个东方人会会,看看他到底有多大能耐。所以当他得到属下的报告,说疑似有科恰克人的大部队正向防区逼近时,他并没有太在意。心里想着这次一定要给科恰克人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罗斯人的战斗力。
当时负责突击的塔拉斯已经在尤里和莫洛夫的结合部与罗斯人打了起来。正如妮娅所言,塔拉斯打前锋绝对是一把好手,更难得的是他是个粗中有细的人。缺口打开后,他迅通知舍瓦和维塔利快收缩,从他打开的这个突破口立即通过,同时掩护中央的妮娅女王和波格丹所部及时撤退。至于王荣所部,他并不担心,一是他带领的那一千人都是精锐,作战能力很强;另外王荣的个人能力大家有目共睹,他能少剁几个罗斯人都是罗斯人的运气。
现在,妮娅她们和大部队都已经冲出了敌军的包围圈。王荣这边的大部分人马也已经突围,跟在他身边且战且退的只有二三百人。王荣知道他要尽量拖延一点时间,因为大部队有大量辎重,行动起来并不方便,度也比较慢。他这边人数虽少,但人手一匹战马,要追上大部队很容易。此外他也想多杀几个罗斯人,挫挫他们的锐气。他让手下把大部分箭矢都集中到他身边,只要有不怕死的罗斯人冲出队伍,他就能将他们一箭摞倒。如果同时有几个人冲出来,他就策马主动迎上去,三下五除二就能把罗斯人搞定。罗斯人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扬长而去。……
现在,妮娅她们和大部队都已经冲出了敌军的包围圈。王荣这边的大部分人马也已经突围,跟在他身边且战且退的只有二三百人。王荣知道他要尽量拖延一点时间,因为大部队有大量辎重,行动起来并不方便,度也比较慢。他这边人数虽少,但人手一匹战马,要追上大部队很容易。此外他也想多杀几个罗斯人,挫挫他们的锐气。他让手下把大部分箭矢都集中到他身边,只要有不怕死的罗斯人冲出队伍,他就能将他们一箭摞倒。如果同时有几个人冲出来,他就策马主动迎上去,三下五除二就能把罗斯人搞定。罗斯人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扬长而去。
等到他们彻底冲出罗斯人的包围圈,清点人数时,现仅损失了一百多名弟兄,虽然也有部分伤员,但总体来说,他们算是成功突围了。
接下来他们要面对的是皮亚科河。皮亚科河是芬得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河面并不算宽,水流也不湍急,但是河水比较深。在他们到来之前,罗斯人已经提前把之前过河的主要桥梁都给拆除了,现在仅留下一座名叫基乌的古桥,用于两岸的日常通行和粮草运输。为防万一,罗斯人在皮亚科河两岸都设下了重兵把守。
根据王荣的推测,现在身后的尤里和莫洛夫已经不敢贸然追击。只要他们越过皮亚科河,击溃西岸的守军,就离切塔更进一步了。可是现在有个问题,派往切塔的第二批信使依然没有回音,现在这个问题变得有点复杂。本来他们可以和伊里奇所部与切塔人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向河西岸的罗斯人军团动进攻。虽然对面的罗斯人有近6万人,但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很有胜算。最近科恰克人士气大振,正是乘热打铁的好时候,但奇怪的是伊里奇和切塔人一点动静也没有。按理说即使妮娅这边不主动与他们那边联络,他们也会主动和妮娅这边联络,毕竟现在是战争时期,妮娅又是科恰克人的领。
虽然王荣满腹疑窦,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他也不能妄下结论。不过妮娅已经明白了他的想法,并且很信任他,这让他的处境稍微好一点儿。
站在妮娅的立场其实也很尴尬,因为有血缘因素在里面,很多事根本不敢往坏处想。他想起转移前的那次军事会议,波格丹的态度既坚决又暧昧,似乎有什么话想说,他觉得应该找波格丹谈谈。如果能够争取到波格丹的支持,他们再一起说服塔拉斯、舍瓦和维塔利,就会容易得多。
毕竟他对于他们来说相当于一个陌生人,妮娅虽然是部落领,拥有最终决策权,更多也只是精神意义上的,而这还得归功于她父亲曾经深受他们的尊重和爱戴。在军事指挥层面,波格丹、塔拉斯、舍瓦和维塔利更有言权。
问题是波格丹不懂汉语,他又听不懂斯拉夫语,这个问题有点麻烦。现在他认识的人中,既懂汉语又懂斯拉夫语的人只有妮娅和老牛,他需要从他们两个人中挑选一人做翻译。
认真考虑过后,王荣决定让妮娅直接参与这件事。她有最终决策权,如果他们意见统一,就能很快做出决策。
他们的那次会谈在妮娅的营帐里进行,简单寒暄后,王荣单刀直入。
“波格丹将军,您知道我们派出的两拔信使都没有带回伊里奇将军的任何消息吗?”
王荣说完后,妮娅就把他的话翻译给波格丹将军。
“对,我知道。”
“请问将军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波格丹看了王荣一眼,又看了看妮娅女王,并没有急着回答。
“没关系,将军不妨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