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秘色瓷八棱净瓶 > 蛊是否真实存在(第1页)

蛊是否真实存在(第1页)

蛊,是否真实存在?或许大多数人都会说有,只是每个人所知道的蛊并不相同,概因蛊术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它的神秘感。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我们可以找到各种神奇秘术,诸如长生、炼丹、辟谷、祝由、驱鬼、制符等等,甚至连上不得台面的房中术亦有详细的方法和实践记载。然而无论是民间传说、文人笔记还是官方史料,从没有对蛊术的原理及实践有任何详实可靠的说法,以至于蛊在众说纷纭的传说中,逐渐被妖魔化,成了害人之术的代表。

&1t;aid="zsy"href="

蛊这个字很早就存在了,现在的字形基本延续了甲骨文的字形,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可见蛊是从甲骨文时代,也就是殷商时期就有了。

从字形来看,甲骨文的蛊字是一口锅里放着两条虫(和后来繁体字的三个虫不同),有学者考证说是清炖蛇汤,理由是这两个虫字像蛇。但我们知道在上古时期,动物学的分类方法和现代不同,《尔》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古人把虫分成了有足和无足两类,这就可以解释当时的蛊字为什么上面是两个虫字,其实一个是虫,一个是豸。

那么虫子为什么要放进锅里呢?当然那个字形底部的构造也不一定是锅,可能是鼎,可能是炉子,但意思和锅是相近的。放在锅里的东西自然是拿来煮或者烧的,煮和烧的东西自然是拿来吃的,于是就产生了新的问题:为什么要吃虫子?

如果是清炖蛇汤,这和炖鱼炖肉没有什么区别,仅仅表示美味,我们的老祖宗是没有必要为此专门造出一个字来的,否则的话应该对应的就有锅里放着鱼,锅里放着肉等等字形,而事实上是没有的。但现在有了蛊这个字,那么显然是这个字有着特殊的意义。

《周礼?秋官?剪氏》中载“剪氏掌除毒物,以攻禜攻之,以莾草熏之,凡庶蛊之事。”

这里明确提到了“蛊之事”

,说明这里的“蛊”

是表示一件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某种东西。那么是什么事情呢?显然就是前面说的“掌除毒物,以攻禜攻之,以莾草熏之”

这件事,简单了当地说就是“除虫”

。可见蛊字在那个时候可以表示“除虫、除毒”

的意思。但同样《周礼》当中还有“掌除蛊毒”

的说法,可见蛊字也可以表示“毒虫”

的意思。

由此来看,蛊可以表示“有毒有害的虫子”

,也可以表示“除掉有毒有害的虫子”

,这应该是它的原始本义。古时候的人结庐而居,生活条件简陋,蛇虫毒豸是随处可见的,所以“蛊之事”

也就成了一件日常琐事,正因为生活中常见,才有必要创造出一个单独的字来。

蛊字后来为什么变成了三个虫?这个字形的演变是从篆书就开始了。我们现在无从考证几千年前的事情,但我们都知道,周代开始,人们的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人类聚居的地方越来越大,很多城市的人口已经很密集,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中的虫子自然也越来越少,于是除虫就不再是日常事务了。

道家有除“三尸虫”

的说法,这里且不论其特殊的丹道和修炼上的意义,仅就其称呼为“虫”

就可以知道,其演变是从古人除去身体内的虫子而来。实际上,当人们远离毒虫猛兽之后,外虫变得不再重要,而蛊字就逐渐演变成以去除体内的虫子为主了。

《左传》中有“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

的记载,而《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说:“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

可见从战国时候起,蛊就已经是一个医学名词,是一种病名。《赤水玄珠·虫蛊》说“彼蛊证者,中实有物,积聚已久,湿热生虫。”

《证治汇补》说“胀满既久,气血结聚不能释散,俗名曰蛊。”

由此可见,蛊大约相当于现在中医说的“湿热生虫”

以及寄生虫一类的疾病。

但我们从前面已经知道,蛊即可以表示毒虫本身,也可以表示除虫这件事,所以当蛊演变成一个医学名词后,就同时表示了“体内生虫”

和“除虫疾”

这两层含义。到后来蛊展成一种巫术的时候,就同时有了“让人生虫”

和“替人除虫”

两种意义,这就是“蛊术”

的起源。

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多水潮湿,夏天容易长脓疮。我曾亲历过农村的土方法治疗,抓一条水田里的蚂蟥,放在身上长脓疮的地方,蚂蟥吸血,就会顺带把脓毒吸掉,等蚂蟥吸饱了,脓疮也差不多好了。有时候一条蚂蟥不够,就用几条蚂蟥轮流吸。这种方法用现代医学观点来看,显然具有不科学不卫生的地方,但在当时的农村,却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这其实就是古老的蛊术,用虫子来治病,即“生虫”

的办法,只不过这是在体外,而高明的蛊师是可以把虫子弄到人的体内,来帮助病人去除体内的毒瘤的,这也算是以毒攻毒了吧。

我们经常谈到的蛊术,其实就是这样,原理说穿了很简单,目的也是善良的,这是先民们在简陋条件下,现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但任何一种技术本身都没有善恶之分,只在于使用它的人是善是恶。当医生或者说巫医使用蛊术救人的时候,慢慢的就有恶人利用这种技术来害人了,既然虫子可以进入一个人的身体,那要害死一个人自然也变得很容易。于是蛊术就在这种情况下越变越神秘,也越来越让人害怕,逐渐成了一种邪术。

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听说过的,都是“生蛊”

,也就是在苗人聚集地盛传的这种用活物作蛊的方法。实际上,蛊术还有“死蛊”

和“灵蛊”

,以及传说中的“人蛊”

,而即便是“生蛊”

也有很多演变,诸如南洋一带常说的“降头”

,其实就是蛊术的一种流变。

本人有幸认识一些蛊术方面的朋友,得以知悉其中一些秘密,但我知而不会,所以求法拜师之类的事情还请莫要提起。在本书故事展到相应情节的时候,我会相应地来讲讲蛊术方面的其他一些问题,比如什么是“死蛊”

,比如人们对“金蚕蛊”

的误解等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