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机体底座就像一个盆,直径也差不多有五尺,于嘉早就瞄准这口锅了,就是按照锅的尺寸定做的,正好能卡进锅里。
活塞,则是木板粘贴出的空心圆盘,放进去之后,上面封上盖子,热活塞就安装完毕了。
重量于嘉计算过,如果锅底下是水加热之后,热量会传到底座内部,内部空气被加热,推动空心活塞不成问题。
底座提前留了两个孔,将竹子从热底座中穿过,方便加水和泄压,当做阀门使用。
底部安装完成,就要弄中部了。
中部机体,为木桩掏空内部而成,主要起冷却作用,比底部机体要小很多。
热活塞盖子中央有个孔,中部机体装在这个位置后,于嘉用三合土封上了边,避免它漏气。
松了口气后,于嘉拿起冷活塞,站在底座上边,小心翼翼放了进去。
几天时间,弄了这么大一个低温斯特林,比一个成人都高,别说,还真挺有成就感的。
也是老木匠留下的财产,仅仅一个低温斯特林,于嘉把家里所有的木材都给用了,如今,家里只剩下柴火了。
于嘉走到远处,举起大拇指,瞄了一下动机的角度。
调整两次之后,让满天用三合土将锅固定在了灶上,防止机械运转起来时,震动力会使锅偏移位置。
下一步,安装传动机构。
后世的模型,传动机构一般都安装在底座上,而他就不能那么安装,否则,不是动机运转不起来,就是底座撑不住压力损坏。
于嘉、满天和苏毅三人,扛来一根大木桩,长约三丈,直径约半尺,深深埋在了土里。而后,上面钻个孔,插了一根铁棍,用木头做出小盘,安装上了连杆。
此时,已经后夜丑时了,低温斯特林也基本成型了。
大飞轮,是动机最重的零件,要保持运转惯性,作用是在怠状态下,降低动机的扭力传输。
这飞轮直径足足有三丈,更不能安在动机上。
几个人回到木匠坊,从院子里抬起木头底座和飞轮,放在马车上,运到指定地点后,都气喘吁吁坐在了地上。
要想制作轴承,并非制作不出来,但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需要庞大的金钱,让铁匠铺只为他一人服务。
目前,于嘉没有那经济和精力。
只能用一根铁杵,上面抹上油脂,在飞轮中心包上一层铁皮代替轴承,如果大飞轮磨废了,那就修一修中间的部分。
全部安装连接完毕之后,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于嘉让众人提来几桶水,通过阀门注入进锅里,而后烧起了灶。
前世的他,只做过斯特林的模型,要说做得这么大,能不能转起来,他自己也抱着疑问的态度。
但是,各部分密封都不错,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转起来应该不难。
…。
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乡下百姓起得都很早,看见这个庞然大物,都不由地过来看着热闹,也都上来帮忙干些力所能及的。
安装到这种地步,就不怕别人偷学技术了,就算偷学,乡下人也没有钱研究这个东西,有钱人,更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这东西上。
转眼间,日出东山。
锅中的水,已经加热一个时辰了,补水都补了两回,此时,飞轮已经左右开始摇摆了。
见此,于嘉不由地笑了起来。
这就代表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