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好友孔丘已退出群聊。”
目前在现代兼职教育者的朱元璋:“馆长你是不是说得有点过分了?”
吴普只能叹气:“他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一时半会接受不了也是很正常的事。等他想明白了就会走出来了!”
要知道一本《论语》记录到最后,孔子的心态是越来越失望、越来越寂寥,既失望于纷乱的世道,也失落于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由衷推崇的理念。在《论语》后期,孔子寻隐者不遇,叹息着感慨:“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意思是“我们现在出来谋求任用,只是为了贯行君臣之义而已;至于我们那些虚无缥缈的追求与理想(‘道’),我早就知道是行不通的”
。
再直白点,那大概就是“承认吧咱就是负责哼哧哼哧干活的社畜,别瞎谈什么理想追求了”
。
可见经过周游列国期间遭遇的种种波折之后,孔子就已经不再是最开始那个斗志昂然、自信满满的孔仲尼。
吴普没急着去找含恨退群的孔丘聊人生聊理想,而是和刚冒头的朱元璋讲起齐威王和他的志同道合之处:齐威王决定励精图治后也开始大杀贪官,和朱元璋的剥皮不同,他对贪官污吏处以烹刑。
所谓的烹刑,就是把人煮了!
残忍不残忍,冷酷不冷酷!
朱元璋沉吟片刻,对此表示不同意见:“费铁,还费柴火!”
要煮人,得用多大的锅啊!
要把人烹熟,那得烧多少柴火!
花在贪官污吏身上,着实浪费!
吴普没想到朱元璋角度如此清奇,不愧是穷人家出身的贫农皇帝。他忍不住说道:“剥皮虽然省钱,但是容易给动手的人留下心理阴影,长此以往不利于官吏身心健康,他们的心态容易扭曲,不能好好地为人民服务!”
朱元璋:“…………”
是有那么点道理,不过用残忍手段不就是为了震慑底下的官吏吗?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吴普知道大多数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等闲不会听旁人的劝,也就没再多说。
反正朱元璋回去打天下以后又记不得现在这些事,想剥皮就剥皮,随他去吧!
吴普把“百家争鸣”
地图活动的事给朱元璋他们讲了讲,朱元璋现在是混在村干部里的人民教师,现在手村建设得差不多了,他可以去稷下学宫那边打杂了!
荀况这个稷下学宫优秀教师自然也要去那边坐镇。
就是终于被吴普逮了过来的壶丘子进群后一直没吱声,也不知道愿不愿意过去玩儿。
关于壶丘子的记录很少,流传下来也是忽悠徒弟列御寇的几段记载,吴普想反忽悠他也一时没找着下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