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星,你有个胆大的儿子,他想保你。”
刘彻道。
“陛下,小儿虽然狂妄,但所言有理,陛下是一代明主,当带领我大汉黎民,驱除外晦,威加四海,扬我大汉国威,宣我汉人之礼,此举方是正道。”
秦星跪着说道。
“有其父必有其子,你儿子说你熟悉草原大漠,你且说说。”
刘彻道。
“回陛下,北方最强大的当属匈奴,匈奴以东有乌桓,以西有楼兰、车师、精绝、焉耆、乌孙、大月氏。西域诸国和乌桓常年遭受匈奴侵袭,但这些小国国力弱小,多不敢言。尤其大月氏,他们的国王被匈奴单于割下头颅,与匈奴仇深似海。陛下可派使者与其联络,远交近攻,夹击匈奴。”
这样的见识在汉朝几乎是时空的存在。不光刘彻,在座的所有王公大臣,三军将士都是第一次听说。
当秦星讲完,刘彻像是开了天眼,久久回味着他的话。
“怪不得你儿子有这份胆量,原来是有个有见识的老子。”
过了许久,刘彻起身道。
“谢陛下,草民的见识只不过局限于眼前,陛下的雄才伟略才是我大汉民族之福,更是我华夏千年之幸。”
现场的人都觉得秦星这是在吹彩虹屁,他们不知道,其实秦星的这几句恭维话却是对刘彻最中肯的评价。
刘彻显然对秦星的话很受用。他走下看台,围着秦星和秦去病转了两圈。
“光有见识不行,朕要能干这些事的人。”
刘彻满眼期盼地看着两人。
“陛下,我大汉朝人才济济,只要陛下广纳贤才,一定有人可赴陛下使命。”
秦星回道。
“你儿子说的能打猎,能卧草,能吃生肉,能辨方向,不带辎重的轻骑兵何在?能出使西域的使者何在?”
刘彻指着沙盘里的西域方位道。
“皇上,明日考核野外生存作战,试试就知道我说的轻骑兵有没有。”
秦去病叫道。
刘彻眼前一亮,他差点忘了今天是虎贲营的兵法考试。
刘彻转身欲上看台,在踏上台阶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
“秦星,你是个人才,可知朕为何不用你吗?”
“草民不知,请陛下明示。”
“哼!”
刘彻脸上瞬间凝聚了杀气,“朕要用有才之人,更要用忠诚之人,你恃才傲物,总是躲在背后,以为朕不知情?卫青是不如你,但他比你忠心,对朕忠心,对我大汉忠心,你,不如他。”
秦星惶恐地俯下身,迟疑了片刻。
“草民知错,草民愿为皇上效犬马之劳,草民愿为皇上赴汤蹈火。”
“是为你儿子,还是为朕?”
“草民的命是皇上的,为了皇上草民万死不辞。”
“那好,提着田仲和郭解的人头来见,朕就把期门军交给你。”
秦星瞬间明白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