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钟蕾也半点不负众望。
她将身上带着的书包打开,掏出记本和钢,十分迅的进入工作状态:“都有哪些数据不对,我来帮大家再核实下。”
说话的同时。
她还不忘将头上的马尾束紧了些,袖子也利落的挽在手肘,露出一小截白皙细腻的胳膊。
这动作,这姿态,说不出的随性洒脱。
优雅又从容。
就仿佛她只是趁着研究课题的空闲时间,轻松去参加个了高考。
出了考场就进科研所,无缝切换战场,毫无压力。
“推进系统还有点小误差,我们算出来的c值达不到1。274这么低,目前没排检出来是哪里出了问题。”
老李把最关键的问题讲出来,并把手中准备好的资料递过去。
钟蕾点点头,接过资料一边往里走,一边冷静的检查。
“李叔,你没考虑尾轴的润滑。”
钢尖平稳的从一堆纷乱的数据中扫过,没过多久后她笑道:“推进力不仅需要更改齿轮与螺旋桨,减比与自由航行时为1。28:1,拖网时为1。52:1,螺旋桨直径扩大到1。8米,尾轴采用强制性水润滑,橡胶尾轴承,尽最大可能将推进力降到最低。”
*
听到这话,老李一拍脑袋,惊叹道:“我们算了半个月的数据,死活降低不下来推进力,你这一眼就抓出来了问题的关键。”
研之所以艰难,就是因为如此。
它是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
任何一点小小的因素,都有可能成为研路上的大障碍。
接下来,在七零九所研人员,以及造船系学生们敬佩的注视下,钟蕾一个个去检查对接数据。
“渔船吃水2。4米,尾吃水3。2米,最大排水量能增加到366。82吨。”
“缩小船上层建筑,尽量减少受风面积,渔船水线上下侧面积比算错了,应该是1。3o3。因为要给舭龙骨4oo毫米的宽度,长度为o。35两柱间长……”
*
钟蕾跟着一群研究人员往所里走,一边走一边对接数据。
这个画面,和当时在红星造船厂里如出一辙。
她好像天生就为了科研而生,不在乎地点场合,也不在乎周围人的目光。
随时随地都能进入状态。
一群人跟着她,时不时的提出疑惑,或者质疑。
再然后是一轮的对接。
见识过这种场面的人还好。
但很多七零九所其余的科研人员,瞧着那被一群大老专家围在中间的小姑娘,都一脸呆滞。
“这位就是小蕾号的创造者?”
“看起来……好年轻。”
“也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