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弘说道。
“为何这么说?”
应仲良脸色好了些,知道万弘有别的想法。
“要攻取帝丘,必然会和陈文广交战。虽然我研究过很多次陈文广的战例,但是越研究,我越觉得此人就是为战争而生的天才,只要他在帝丘,我没有把握击败他,即使击败他,付出的代价也足以让我们亡国。所以,我不支持现在就进攻帝丘。”
万弘说道。
“这几个月,陈文广也没有攻击我们,你是不是多虑了?”
应仲良还是希望进攻帝丘的,毕竟帝丘才代表着大燧的正统。
“他肯定也是顾忌我们,知道现在进攻没有好处,毕竟周国、梁国还在一旁虎视眈眈。”
万弘说道。
“那你召集外地的将军们回来干什么?”
应仲良不明白了。
“只是想看看将军们的能力罢了。另外,我还想进行一次试验,需要找人执行。”
万弘说道。
“什么试验?”
应仲良问道。
“我们与各国士兵的能力对比!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就是要收集各国士兵的战争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大一统战争做好数据准备。”
万弘说道。
“那你需要多长时间准备这个数据?”
应仲良问道。
这么问,意思就是问万弘,什么时候可以进行统一战争。
“维持现状,三年即可;若是小战,五年可行;若是大战连年,十年怕是也不成。”
万弘说道。
“就算我们想维持,别人也不一定想要维持。更何况,随着我们实力上升,大臣们也希望北伐,统一大燧。这样不去打帝丘,怕是会寒了大臣们的心。”
应仲良说道。
“打别人,我不管兵马,打陈文广,我没有两倍的兵马我不会去找麻烦。”
万弘说道。
“我们将陈文广拉拢过来,不久解决这个问题了?”
应仲良忽然想到一个法子。
“陈文广在应天最落魄的时候都没有抛弃他,足见其忠心。而且这人正直,不会因为威逼利诱而转投。可以说,拉拢他,比我领兵直接杀掉他还难。”
万弘说道。
“那我们不打帝丘,去打周国可以么?”
应仲良稳定。
“急功近利是大忌!臣觉得利用这段时间兴修水利,展经济,扩充兵马,加强训练才是最好的选择。”
万弘说道。
“好吧!我尽量不让大臣们提这件事。”
应仲良决定站在万弘这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