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军里,他王子腾就是天,下面的军官士兵的性命都在他的手里。
怎么如今升了官,还任着兵部侍郎的职位,反而被一个小小的千户欺负了呢?
以自已的能力,不说彻底掌控京营,也不应该受这个窝囊气啊!
可王子腾忘记了一点,他在边军之所以能事事顺利,平步青云,是离不开贾家用自已军中人脉去铺路的。
军队是一个很排外的地方,尤其对于空降的领导更是如此。
如果没有贾家香火人脉的帮助,别说坐不坐的稳边军节度使这个职位,就是勉强坐住了,也不过是个空架子罢了。
更何况如今京营一切的事情,都是隆庆帝直接统辖,王子腾想和隆庆帝抢夺京营的统辖权,只能说梦里啥都有。
王子腾闭目微微叹息:“这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啊!来人,备礼准备车马。我要去贾府一趟。”
……
“景瑜啊,老夫实在想不到,你还通晓领军、练军之道?”
面对孙承宗的夸奖薛虹只能谦虚道:“不过是学得了恩师一些皮毛,不敢在大人面前卖弄。”
孙承宗闻言也不揭穿,只是用一种发现了好东西的眼神不断的打量着薛虹。
薛虹奉太子之命往兵部一趟,去寻兵部侍郎孙承宗讨要陕西、河南府兵的在籍人数。
期间孙承宗同薛虹闲聊了几句军旅之事,结果薛虹不但答出来了,而且给的建议还都很实用。
孙承宗便来了兴趣,又仔细的考教了薛虹一些问题,居然还真就被全部答上来了。
领军一事远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是非常吃天赋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评价。
古代可没有卫星通讯,没办法做到上下级很好的沟通,更没有办法提前知晓敌军的动向。
所以将领不但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的调动麾下的士兵,还要去判断敌军的动向。
不说能达到韩白孙李的领兵程度,只要能做到领军上战场第一时间不被对面干崩就可以算是万里挑一的存在了!
自古以来,能领兵一万的将领,哪怕在皇帝眼里那都是宝贝!
能统御十万大军的存在,更是堪称国之柱石!
最让孙承宗看重薛虹的原因,就是因为薛虹刚刚说了一句:“兵非多多益善,人非韩白,可堪成事足矣。”
领兵不是越多越好,没有韩信白起的能力,人多了反而是累赘,只要人数能完成任务目标,就足够了。
大部分人都以为打仗人多就一定会赢,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在双方后勤能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人多反而是劣势。因为人多反而会影响指挥,不能把该有的战力优势发挥出来。
把钱花在刀把上,舍本逐末。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拥有看起来绝对优势的一方总翻车的原因。
比如隋炀帝、比如淝水之战等等。
最后薛虹带着资料离开的时候,孙承宗眼里充满了惋惜,肉算是彻底烂林如海碗里了,抢不过来了。多好的苗子啊!
对于孙承宗的称赞,薛虹自认为愧不敢当,自已也就是纸上谈兵的水准罢了。大信息灌溉,样样通样样松就是这样。
什么都懂一点,糊弄糊弄门外汉绰绰有余,可碰到行家,聊多了就会露馅。
万幸薛虹这辈子花了十几年巩固自已所学,诵读经典,慢慢精深化了自已的知识。
这也就给所有人造成了一种薛虹仿佛学究天人,儒、道、释、番邦异闻、兵法、牧民、刑法律令、史书、水利无一不通的错觉。
就在薛虹刚回詹士府没多久。宫里传来了一条消息。
贤德妃娘娘流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