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嘴上虽然这么说,可齐妙怎么看怎么觉得她在盼望出事一般!
这个魏氏,典型的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不一会儿,要去镇上赶集的人都来了。基本上每个人手里都拎着篮子,里面装的跟魏氏一样,全是鸡蛋。农家赶集就是用鸡蛋去换钱。
每次镇上大集,梁家王氏都会派儿媳去镇上,不过今儿倒是没看见。杨二乐又等了一刻钟,便赶着骡子,往太和镇上走。
从七家屯到太和镇,一共十里地,相当于现代的五千米。若是步行,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就可以。齐妙坐在车上,尽量的降低存在感。
即便如此,魏氏这个大喇叭,还是帮她将悲惨遭遇宣传个彻底。农家人虽然爱热闹,不过还都富有正义感。听到王氏将原主卖去窑子,纷纷气的不行。
刘柱子的弟妹刘栓子家的,听到这事儿竟还自责上了。觉得曹氏因为给自家妯娌下奶,才让梁家老太太有机可乘。
看着齐妙,一脸抱歉的表情说:“妙姐儿受苦了。这事儿我们都不知道,真以为你奶把你送大户人家做丫头,像当年你爹那般呢。”
齐妙听了摇头,没有回话。心知要是开口,这话题就没完没了了。倒不如选择沉默,让他们唠叨一会儿、腻烦了,也就没事儿了。
很明显,齐妙想的过于简单。一路上,所有人谈论的话题,全部都围绕着她。小妮子无力扶额,终于明白为何曹氏会跟魏氏说那些话了。
这么多人现在已经知道了,等大家从镇上回去之后,那还不就是……
这样也好,至少让大家都知道,她改名换姓是因为老宅对她不住,而不是因为不孝顺!
铁锤媳妇儿钱氏,突然看着齐妙,纳闷的开口道:“妙姐儿,那你现在去镇上做什么啊?你分出来不是净身出户的吗?怎么三婶儿给你钱了吗?”
这个钱氏,外号包打听,什么都问,跟魏氏一样嘴巴大。但魏氏比她强的地方就是不打听人家事儿。问一嘴你不说就不问了,但这个钱氏不同。
你要是不回答,就自己在那瞎猜,猜来猜去就把自己猜的当成事实往外嘞嘞。齐妙在原主的记忆中搜寻到这点,急忙开口辩解的说:
“看嫂子说的哪里话。我娘跟我爹又没分家,他们怎么可能会有钱给我。”
“那你去镇上干嘛啊?”
钱氏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还故意冲她挑了下眉头,又说,“你放心说吧,这车上没外人,不会往外说的。”
呃……
齐妙顿时觉得脑袋上都是乌鸦在飞。钱氏说话……还真是满口胡诌啊!旁人或许不说,但是她自己……
想到这儿,故作无奈的叹口气,看着车里所有人,大大方方的说:
“县太爷夫人看我可怜,所以给了我身上穿的衣服,还给了我二十两银子。说让我分家之后自己买地,自己生活。他们是父母官,理应为百姓做这些事儿。”
“哎哟哟,咱们县太爷人真好啊。”
魏氏由衷地说着。
钱氏听了撇嘴,仔细打量着她的衣服,道:“怪不得这衣服瞅着不一样呢,还以为你穿了你老姑的,没想到是县太爷夫人给的啊。”
“妙姐儿是个有福的啊。县太爷跟夫人这么对她,也是造化啊。”
“是啊,是啊”
大家纷纷点头,不停地赞叹李朝阳夫妻俩。
二十两银子,那可不老少啊!县太爷居然给了这么多,看来这丫头日后的生活不用愁了。钱氏兴冲冲的看着齐妙,道:
“妙姐儿,你今年十五了吧。冬月的生日,还没过十五周岁的生日,是不?”
齐妙木然,不理她的话茬。之所以多说了十两银子,主要是因为那副金耳环典当,差不多得有几两,到时候真要有人“帮着”
算账,东西银钱冒了,曹氏那边就该有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