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你也笑了是不是。你心里还是认同我的话的吧。”
周安扬着脑袋,得意洋洋的说道。
“皇子身份何等尊贵,以后不许胡说。”
景安侯一听儿子这话,赶紧把脸再板了起来。
“爹,放心吧,儿子明白,这不是没人嘛,咱们父子两个,我才敢说的,在外面我嘴紧着呢。”
周安连忙拍胸脯保证。
“至于六皇子,天生体弱,在朝中哪有存在感啊。至于八皇子,太小了。没个年的,也入不了朝啊。您对他们的看法,我过几年再问也不迟啊。”
周安又补充道。侧面表示我对所有的皇子都是一视同仁的,真的没想要什么从龙之功。
“至于太子,太子从小就得封储君,朝中大人们对太子也多有赞美。反而是三皇子和四皇子在朝中名声不显,所以,儿子才想我了解了解。”
周安腼腆地笑了笑。
“三皇子是贵妃娘娘所出,子以母贵,外家平国公府也是帝都豪门,这些年三皇子在刑部历练,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四皇子十三岁就去了南疆历练,现在都十年了,五年前,白水江一战,一举成名,朝野中没有不赞的。听说他带兵很有一套,颇受士兵爱戴,不过”
景安侯顿了一下。
瓜大瓜
周安耳朵一支楞,赶紧问道“不过什么”
“听说户部常常拖欠南疆军的军饷和粮草。”
景安侯长叹了一口气。
嗯还有这事儿以前周安主要精力是放在准备科举为主,原主中了举人后,春闱一直没参加过。景安侯找大儒帮忙看过儿子的文章,说中与不中犹在两可之间。言外之意就是中了,也就是个同进士。
周安毕竟是景安侯府的下一任继承人,景安侯府在朝中也有人支撑,不需要儿子早早入朝,他还是希望儿子努力一把,再苦读一下,争取进个二甲的。
因此,原主这两年一直在家中苦读,朝中的事儿关注的并不算太多。
“如果拖欠军饷粮草,容易军心不稳,长此以往,不是动摇社稷吗”
周安不禁目瞪狗呆,这这种事情很严重好吧。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这些年国库一直不丰,户部拖欠自然就有了借口。”
景安侯又是一声长叹。
方许周安突然想到。一定是他。方许是户部侍郎,在户部经营多年,又是太子的三舅舅。
“爹,是不是方许搞的鬼”
景安侯道“这话,不好往外说的,你心里有数就好,以后在外面可千万要注意,小心无大错,方家毕竟是太子的外家,还是忌惮一点的好,一个不小心,就是杀身之祸。”
“那,皇上也不管吗”
周安好奇地道。江山社稷,可是他一个人滴啊。要是有人造反,大臣们还可以转头朝拜新君,大不了换个人侍奉,照样荣华富贵。历史上降臣过的好的多的是,可亡国之君,就是当场没有被人杀死,又有几个能善终呢
“这种事皇上如何不知只是,国库不丰也是事实,再说,只是拖延,最后总还是要给的。”
景安侯道。
“那北疆军也这样吗”
南疆是四皇子镇守,北疆军元帅可是太子的大舅舅英国公方谨的老泰山王波大将军呐。
景安侯又是一声长叹。
周安秒懂。
只是,感觉实在是太恶心了。不由自主的为四皇子不平。
他在做周氏二少的时候,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包括国家定的基调都是不能让军人流血又流泪
为此,国家还数次提高军人待遇。
这才是对待曾经为国征战的英雄们该有的态度
没想到太子一脉,为了防止四皇子势力扩大,拿底层士兵当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