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
“25。”
周舒桐观察他回答问题时的样子,所有的表情都成了慢动作放大。
“通过对他语调、语速、措辞、表情、肢体动作等等的观察,我们来取得嫌疑人的心理基线,也就是说,我们要大致把握他在说实话的时候,会呈现出怎样的状态来。”
周舒桐闭了闭眼,继续问:“家住哪儿?”
“天通苑。”
“家里几口人?”
“我和父母一起住,我爸是……”
周舒桐沉默,脑中再次回想起关宏峰的话。
“之后,抛出一些我们掌握到的,但对方不一定会如实回答的问题,用以刺探对方重视的是什么,以及大概会在哪个方向上布谎。”
周舒桐想了想,问:“你今天去小区做什么?”
吴浩开始躲眼神,没受伤的那条腿往内侧收紧,周舒桐都看在眼里。
“找朋友玩。”
周舒桐紧接着问:“哪个朋友?”
吴浩无措地左顾右盼,舔嘴唇、吞咽口水、不回答。
“很多时候,肢体语言是一种源自本能意识的行为,很难控制,所以常常会从一个说谎者身上,读到与他陈述相反的肢体动作。”
周舒桐趁热打铁:“知道为什么抓你么?”
吴浩低下头。在周舒桐眼里,他低头的瞬间,其实是一个类似于点头的动作。吴浩看着自己的脚,嘟囔:“不知道。”
“在发现受审者的布谎方向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对方施加压力了。”
周舒桐的嘴角浮现起一丝微笑:“你和谢静之间,到底怎么回事?”
吴浩紧张、流汗,用没打夹板的手抚摸颈动脉:“就是……就是朋友。”
周舒桐道:“朋友?”
吴浩调整坐姿,身体前倾,嬉皮笑脸地道:“就是……谈对象那种嘛。”
“但无论如何,一个重要守则,就是永远不要让他预测到你问话的方向,否则他们会有某种心理预期,建立防卫机制,造成沟通壁垒。作为发问者,要尽可能维持知晓一切、且高深莫测的姿态。”
周舒桐身体后仰,慢慢地靠到椅背上,慢慢地道:“那你还说不知道为什么抓你?”
吴浩愈发慌乱:“谢……谢静都和你们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