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书生还梳着丑不拉几的辫子头,可能是个清朝读书人。
他操着一口混杂着北京土话和南京方言的口音,见了吴普的短直摇头,叨叨着什么“身体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
。
吴普一看他那读书读傻了的模样,就知道他为什么饥寒交迫了,这估摸着是孔乙己一样的人物。
穷书生是个成年人了,吴普安排起来毫无罪恶感。
要求他在博物馆开馆时就出去一号馆的休息区支个摊,没事就给游客们讲讲茴字的四种写法。
“为什么是茴字?”
穷书生不懂就问,“有些字有几十种写法!”
古代科举写异体字一般不算错别字,甚至还可以直接在文里炫技,一个字采用多种写法,所以还有人特意去钻研某个字的n种写法。
吴普觉得要是穷书生读了《孔乙己》可能会现场罢工。
文人嘛,都好面子。
吴普随口胡扯了一句:“可能是现代人挺喜欢吃茴香豆吧。”
穷书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也喜欢用茴香豆下酒。这里能买到吗?”
吴普面不改色心不跳:“没有,因为喜欢的人太多了,所以卖得很贵,算下来很不划算,还不如用肉下酒。”
穷书生点点头,感慨说:“没想到连我等都能买得起的小小茴香豆,竟也卖上了高价,世事真是莫测啊。不过茴字可不止四种写法,光是底下的回字都有四种!”
吴普:“…………”
吴普默默把滔滔不绝的穷书生交给徐大接待,让穷书生先吃点东西顺便好好休息。
第二天一早,博物馆的员工们就现居住区人少了好几个,出来的换成个长袍洗得白的辫子书生。
吴普把小绣娘她们回家去的消息和员工们讲了,并让他们给辫子书生安排个摊子,可以给游客们传授字的多种写法。
毕竟这书生都说了,不止茴字有多种写法,那可以让游客点单!
光写茴字,忒单调了。
吴普还吹捧了穷书生一番:“现代人可没您这么博学的知识,别说一个字的多种写法了,很多人放下手机都忘记字该怎么写了。”
穷书生听得浑身舒泰,很有立刻捋起袖子教书育人的冲动。
他平时就是以抄书为生的,这个活儿可比抄书轻松多了!
得知穷书生工作内容的员工们:?????
这是当代孔乙己吗?
员工们早就习惯馆长的种种奇思妙想,领着穷书生去一号馆摆摊炫技去。
这一天来博物馆游玩的游客很快注意到这个留着辫子的书生。
虽然大伙都更想邂逅美人,但是前面几天的经验告诉大家,馆长根本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