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一世,周立对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印象不深。
云翳作为一个连非典都不曾造访过的偏僻小镇,因为消息的闭塞,也因为教学质量的自知,周立从小学到高中,老师从未安排过同学们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
周立对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韩寒和郭敬明都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
“大赛分为初赛和复赛,初赛将五千字作文跟报名表一起寄到上海,11月25日截止。十二月底或者一月中旬公布入围名单,入围者在二月份前往上海复赛,不包食宿,但可凭车票报销路费。”
说着,安江将一本《萌芽》杂志递到周立手中。
“具体的条件都印在杂志上,你可以看看,报名表也在上面。现在是十一月,如果你的征文能在近日完成,写信寄出,正好赶在截止日期前报名。”
接过《萌芽》,周立的心中闪过两个念头。
第一个念头,信息差足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认知。
放远了说,2o2o年,拜登爆冷当选美国总统,引了各国大众对于“信息茧房”
的重视和反思。
放近了说,上辈子周立是在黄鹂参加并通过了市中学的入学考试后,才知道市初中有入学考试。
更近了说就是眼下,上辈子小学六年级的周立可没听过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名字。等她知道有这么个大赛,郭敬明韩寒已经带着他们的出版作品火遍了整个中国。
第二个念头,反正都是投稿,往报刊杂志投是投,往征文大赛投也是投。
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谢谢你,安江哥哥。”
周立接过《萌芽》,很真诚地感谢了安江。
送走安江,周立翻开《萌芽》。
活了两辈子,这是周立头一回拿到这本杂志。
因为距离11月25日的截止时间已经没多久了,阅读过征文启事之后,周立当即投入创作之中。
短短两天后,周立就将征文跟报名表一起寄出了。
周立虽然重活一世,但她上辈子没有关注过新概念作文大赛,也没看过任何获奖作品。
在郭敬明火得一塌糊涂之后,周立倒是看过他的《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但那并不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征文,而是郭敬明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出版的小说。
对评委喜好一无所知,再加上时间仓促,题材沉重,所以周立对于获奖并不抱有希望。
周立很快就将注意力放在了给别的报刊杂志,尤其是党报党刊的投稿上。
时任《光明日报》编委,后任主编的何冬青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1998年12月,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投稿。
其实当时对于事件的披露已经不少见。
上世纪九零年代中叶,全国多地的多家报社都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报道。
同年刚过去的十一月,《重庆日报》甚至因报道而收到了狂妄可笑的威胁。
但毕竟国家还没有对事件定性,各家报社报道都以披露为主。
这封投稿却不同,它没有试图披露组织的真相,而是基于真相既定的基础,给出了应对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对无刊号印刷书籍录像的个人和组织进行罚款;对非法聚众的组织者进行羁押拘留;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尽早羁押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