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宋帆 上海汽轮机 > 第二章 任性的皇帝(第3页)

第二章 任性的皇帝(第3页)

“唉!道长不要取笑我,却不知这个军器少监是什么官职。一千贯又是多少钱?”

“杨兄弟初来乍到,自是不甚明白。这军器少监,乃军器监丛六品官职,现下军器少监刚升监判,此职正好空缺。虽是丛六品,但等杨兄神器一成,便是大功一件,这升职便水到渠成。杨兄天授英才,日后再立功勋自是不在话下,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承道长吉言,现在快中午了,我请道长吃饭,不知这一千贯够不够吃顿大餐。”

杨帆觉得这林道长不错,也想感谢他这些天的照顾,便说道。

“哈哈,这一千贯是当朝宰相两个月的俸禄了。”

“两个月俸禄很多么?”

在杨帆的印象里,大官们谁靠工资生活,所以工资不会很多,反正多少都一样,至少在后世,估计很多大官连自己的工资折是红色还是绿色都不知道。

“哈哈,不多,相当于三百户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

“啊?这么多,那肯定够请客的了。”

“岂止是够,请一年也够了!”

“嘻嘻,这么多钱皇上还真舍的。”

“哈哈,大宋现在天下太平,府库充盈,区区一千贯算什么,陛下一路花石纲,花费就不下三十万贯。”

“三十万贯,那不相当于一万户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

“哈哈,正是!”

杨帆彻底无语了,这个花石纲杨帆是知道的,电视剧《水浒传》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群百姓在烈日下运块大石头,也就是所谓的花石纲。一块破石头要花三十万贯,自己这皇帝老板,唉!真是——有钱,任性!

两人出了皇宫,坐上马车便向汴梁繁华地区寻找酒楼去。马车上林灵素介绍了汴梁的酒楼情况,听林灵素讲,汴梁有专门的餐饮一条街,街上酒楼林立,有大有小,大的叫正店,小的叫脚店,正店有七十二家,脚店上万家。正店里,樊楼最为出名,装修之豪华直逼皇宫……

“道长,我们便去那樊楼如何?”

听完林灵素的介绍,杨帆提议道。

“杨兄弟盛情贫道心领了,这丰乐楼虽好,却也着实破费,何况贫道乃出家之人,吃不得那丰乐楼的大鱼大肉。”

“那便请道长找地方罢。”

不摸行情的杨帆,也不敢托大,虽说有个一千贯,可酒楼从来就是个销金的地方,在后世一顿饭花个几十万的情况多的是,万一皇帝赐的这俩钱被一顿饭给花光了,岂不成了笑话。

最后,林灵素找了一家叫竹林苑酒楼,酒楼不大,却十分雅致,房间内摆着盆景,墙上挂的全是字画,整个房间显得文气十足,是一个非常适合读书人来的地方。

两人叫了酒菜,照顾林灵素道士的身份,杨帆尽要了些素菜。待酒菜上来,两人推杯换盏之间,讲述了各自的见闻,两人均感新奇受用。这对杨帆来说非常重要,自己来到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便是对这个时代的认识,与林灵素这样地谈天说地,能让自己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杨帆现在很渴望多些这样的场合,以便自己能更快地融入这个时代。

吃过饭,两人让店小二收拾了酒菜,又要了壶好茶,稍微休息了一会,便结账离开,下午皇宫里的蹴鞠比赛不能耽误。

来到皇宫的时候,也就大约两点来钟的模样。林灵素对皇宫非常熟悉,宫卫见他均躬身施礼,没半点难为。两人径直来到了准备进行比赛的逑场。这逑场位于后宫,远没有后世正规的足球场大,也就三分之一的模样,呈长方形,场地用黄土夯的非常平整,中间竖起一个大球门,约**米高,三四米宽,球门内是一张彩绳网,中间上方只留出一个不到一米见方的网眼。场地的两侧是两排木制的长亭,其中北侧亭内有只有一张雕龙红漆木椅,一看便知是皇帝的包厢,而南侧亭内则有几根长凳,也不知是运动员替补席还是观众席。

看来时候还早,逑场上只有杨帆林灵素两人,两人便在逑场南侧的亭内坐下。杨帆请林灵素先介绍了这宋朝蹴鞠的踢法。原来这时的蹴鞠基本上是表演性质的,分“筑球”

和“白打”

。其中“筑球”

更强调“比赛”

性,两队隔着网子比技术,比射门,比赛结果看两队射门的比分,“门”

则是球场中间大门上的网眼;而“白打”

就是纯粹类似踢毽子的表演。这与现代的足球相差很大,恐怕唯一相同的地方便是不能用手触球,这让杨帆这个一直以足球源于中国而感到骄傲的球迷有些失落如果按宋朝这样的比赛规则,中国足球早就夺得世界杯冠军了,就像没有身体对抗、隔个网子比赛的乒乓、羽毛一样。

两人坐了一会,逑场上6续有人来了。先是一群太监抬来了几张案几和椅子放在皇帝包厢之内,又将几十个蒲团分别放在逑场的东西两端——这应该就是替补席了,宫女们端来了水果、茶水之类放在案几上;后来参加比赛的“运动员”

也到了,大约三十几人,明显分两队,每队人员的服装基本统一。队员们稍事休整,便开始进场热身,两队人员分列逑场两边,各围成一圈,进行传球练习。在杨帆看来,这些队员的球性非常熟练,有点像后世的花式足球,每个队员接到球后,做几个花式表演,然后再传给下一位队员,球始终不曾落地。

“皇上驾到!”

杨帆正看得有趣,司礼太监那尖尖的喊声从大门口传来。随后赵佶便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内,而赵佶的身后还跟着约二十几人。逑场上一干人等都转身肃立,等赵佶走近,一起躬身行礼并山呼万岁。赵佶道声平身,便走向自己的包厢,跟在他身后的人,除了一个年约五十、玉带华服者和几个随从之外,其他的都朝杨帆和林灵素所在的亭子中走来。杨帆仔细一看,这些人有男有女,有大有小,也不知什么身份。这时那边的赵佶已经坐下,一眼看见对面的杨帆和林灵素,便向他们招招手,示意到自己的包厢来坐。两人赶紧俯身作揖,表示领会,然后向北面的亭子走去。刚出亭子,却迎面碰上了向这边走来的那十几个人。走在最前边的一个穿着白袍的青年,长相俊朗,见到这人,林灵素躬身施礼道“贫道参见殿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