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肖六叔走的时候,老肖大叔塞给了他二两银子,老肖婶子给他拿了两匹正红色的细棉布。
等到老肖六叔走了之后,老肖头儿就蔫儿了:“盛小子就要成亲了啊!”
“丽娘那丫头终于嫁出去了,她就怕父母给她随便找个给钱的人家,就把她嫁了,晒干菜蘑菇那会儿,她还说呢,要是不如意,就去死!”
老肖婶子倒是嘀咕起了张丽娘:“现在可是不同了,定了盛小子,应该是如意了。”
可不是如意了么!
定亲那天,肖老六家可热闹了。
肖老六家给了张家二十两银子,两匹红绸缎,两匹红棉布,棉布就是老肖婶子给的那两匹。
还有一根银簪子,这是肖六婶子的陪嫁呢。
张家倒也痛快,直说了,二十两银子是要留在家里的,但是其他的东西,都给姑娘陪嫁回来,肖老六家这才松了口气。
要是一份不陪回来,这亲家日后可就不好相处了。
张丽娘也给肖老六和他妻子做了两双棉鞋,给未婚夫做了一套衣服。
这就够了,基本上此事就定下了,腊月十八成亲,正好腊月十五,肖老六家杀猪。
肖姑姑也来了,没给钱,她也没钱,但是给了肖六婶子一匹布。
一匹蓝染的碎花布,肖六婶子叹了口气:“你也不容易,何必……。”
肖姑姑摇了摇头:“六嫂,再不容易,这孩子都二十大几了,才定亲,我这个当姑姑的,给他一匹布,已经够寒颤的了,六哥这些年没少帮我。”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肖姑姑走的时候,老肖六叔还是给她带走了一包果干,一条子五花肉。
随着第一场雪下起来,村子里的人正式开始猫冬。
餐饭也从一日三餐改成了一日两餐,中午的时候会有点干粮,谁想吃的话,就去拿了吃吧!
于是榆树村的每一个寒冷冬日的早晨,太阳刚爬过山头,冬日的人们开始忙碌起来。
劈柴的,烧水的,喂牲口的,不一而足。
老肖家最自在了,他们干完了这些活儿,只需要将毛驴牵出圈,套上行头,带上眼罩,开始了一天的转圈工作。
孩子们在村子里到处疯跑着玩耍,大人们则坐在一起,男人们唠唠年成算算家里明年要干的活儿,议论一下谁谁家的土地跟牲口。
女人们则是裹着头巾,在窗户底下晒太阳,纳鞋底子。
老肖婶子还要一边看着石磨上的粮食,冬日天气短,很快一天就这样结束了,太阳下山,各自散去,忙活起家里家外。
这就是个宁静的东北古代乡村生活。
铁青给了笑哥儿二十斤牛肉干,笑哥儿每次都拿一点点,跟斌哥儿俩分了吃,然后在一起做针线。
而铁青呢?则是每日劈柴,挑水,家里的力气活儿都让他包圆了。
老肖头儿可算是歇了过来,只是这么一休息,他倒是有些不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