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重生寒门之子 > 第19节(第2页)

第19节(第2页)

小妗子立马不赞同:“你还小,不懂这些,我卖豆腐脑毕竟不是长久的活计,做买卖哪有准头,还是你小舅的工作保险,国家按月发工资,福利待遇又多,等老了不能动了,月月领退休金就行,做买卖哪有这些待遇?”

小妗子计划的也比较长远:“等明年家里再攒些钱,我和你小舅还打算给涛涛转个非农业户口,以后他要是考不上学还能去厂里接你小舅的班。”

这几年,他们周围很多的村子都有人转了非农业户口,可是这些人以后都会后悔,现在谁也想不到十几年后户口已经没有了农业和非农业之分。不仅仅如此,到时候农业户口又变得吃香了起来。

文蓉劝阻小妗子道:“我听说现在单位都不让子女接班了吧,小妗子你给涛涛转那么早户口干嘛,还得花一大笔钱,以后涛涛要是学习好,考上了大学这户口自然而然就成了城市的了。”

小妗子自然知道这个道理“涛涛要是学习和你们几个这么好我就不愁了,这不是没办法嘛……”

小妗子过来给姐弟几个都买了过年的新衣,说了这半天闲话,小妗子这才想起,拿出来让姐弟三个试穿。又交代文蓉尽管忙店里的生意,过年的年货她们给准备,到时候,都做好了给送过来。

腊月二十二这天是东郊镇传统的年会,特别的热闹。姥娘就不让她们跟着去店里,让姐弟三个先去逛年会。三爷爷一家子也打算去,二大爷就开了家里送鸡蛋的机动三轮车把他们都拉上了。

大冬天坐在敞篷的三轮车后斗里,那滋味真是有些透心凉,好不容易到了镇政府这边,文蓉赶忙下车了跺了跺要冻僵的双脚。二大爷把三轮车开走停到相熟的饭馆后院,就和大家商量着分开逛年会。

年会上的人们摩肩接踵,热闹非凡,三爷爷不放心,让他们姊妹跟着大人一起逛。文蓉不赞成:“三爷爷,这年会上的人太多了,本来就挤,你们带着我们还要分心,谁也逛不好,我们三个自己逛,您放心,丢不了我们。”

文俊和文静个子小,在人群里挤来挤去也方便,和三爷爷他们说好还在饭馆门口汇合,一行人就分开了。

这时候的年会,乡土气息还特别的浓厚,街上卖的东西好多都是农家自己制作的,带着一种质朴的美。高粱秸秆编制的水饺盖帘,大大小小的摞在一起;用不同颜色的尼龙扎线带穿成的手提篮,利用颜色的变化穿出不同的花样,就成了现在最流行的菜篮子。

文蓉买了一个篮子拎在手上,这种篮子重量轻,好携带,特别的方便。这个年代,农村有太多的心灵手巧的能人,他们有的甚至没有读过几天书,但却凭着一双巧手制作出堪比工艺品的生活用具。

尼龙的扎线带在他们手上被编织成各种筐子、篮子,花样繁多,文蓉一边看一边惊叹。擀面杖、案板、都是村里的老木匠打制的,平整光滑:各式各样的马扎摆了大半个摊子。

一个自制玩具的摊子上,摊主用桃木做成一把把长剑和大刀,剑身上还画着漂亮的花纹,文俊看了爱不释手。文蓉干脆买了六把留着送给小姑和周姐的儿子,男孩子没有不喜欢这些东西的。

过了年就是狗年了,有手巧的老奶奶就缝了许多小狗的布偶,每个的造型几乎都不一样特别的拙朴可爱,文蓉又忍不住买了几个。

吃的东西年会上更是不缺,冰糖葫芦、糖画、吹糖人、棉花糖……甜滋滋的香气蔓延着整个集市。卖糖果的摊子到处都是,木质的盒子里装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散装糖。有螺丝糖、软软的橘子糖、薄荷糖,几乎每个摊子前都围满了人。

姐弟三个也挑了几样糖果装了起来,又奔向旁边的点心摊子,点心摊子前也特别的热闹。年会上的点心大都是现做现卖,一口大油锅,一个面案,切成生坯的姜丝、麻片、麻花、馓子下到油锅里,翻滚几下捞出来金黄灿灿的,诱人极了。

过年的时候人们走亲访友都会带上几斤点心,绿豆糕、蜜角、蜜三刀、桃酥……这些最老式的中式点心是最佳的首选。也有一些西点的摊子卖的也都是最简单的老面包和鸡蛋糕。

最吸引孩子们的还是各种游戏的摊子,文蓉玩心大起带着弟弟妹妹挨个的逛。这时候的游戏大都是一些简单的带有博彩性质的小游戏,和后世各种各样的电子游戏没法比,可是在这个年代孩子心里的吸引力一点也不比后世差。

一个面口袋扎上口,里面放着乒乓球,球上写着数字,一次摸出三个球,把球上的数字相加,得数越大,奖品就越多。还有的面口袋里放的是玻璃弹珠,摸出来的弹珠颜色相同的越多,奖品越丰厚。

这两种的玩法都是一样的,一毛钱一次,最贵的奖品是一杆钢笔,许多孩子都会跃跃欲试。

文蓉姐弟花了六毛钱只文俊赢回了一包酸梅粉,还惹得看热闹的孩子惊呼了半天。

大一些的游戏摊子就更有意思了,经久不衰的套圈游戏无论什么时候都有市场。年会上的套圈游戏比较的粗糙,竹圈大都是自家自制的,不过都已经摩挲的光滑了。地上摆的奖品也大都是最便宜的香烟、打火机,玩具娃娃等。玩这些游戏的就不光有孩子了,还有镇子上的年轻人。

文蓉看中了装在杯子里的小金鱼,可惜扔了十个竹圈出去,一个也没投中。文俊接过去的时候,轻轻松松就给文蓉套中了五条,老板拉着脸把地上的竹圈收起来,又不情愿的用塑料袋把金鱼给文蓉装好。

文静也稀罕这几条金鱼,姐弟三个拎着它又在市集上逛了个遍,眼看着时间不早了才回到和三爷爷说好的饭馆那里去和大家汇合。

第44章过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三的时候姥娘和三奶奶在家里做米花糖。这几天炸米花的就常驻在村里了,家家都要炸米花,孩子们都兴奋极了,背着家里大人称好的大米在那里排队等着。

炸好的米花和炒熟的花生米一起倒入熬好的糖稀中,搅拌均匀了,铺在特制的木框里摊平,等到彻底晾凉后切成方形就可以了。做好的米花糖还要注意存放,不然的话很容易受潮变软。

文蓉装了一些做好的米花糖给周姐送去,周姐果然很爱吃。现在城市里过年自己做这些的越来越少了,都是直接在点心店里买,可也不知道是什么心理总觉得买的不如自家做的好吃。

批发市场一直营业到年二十八,周姐和文蓉商量着过完正月十五再送辣椒酱。现在辣椒酱的销量一天天的加大,文蓉几乎隔一天就要做一次,光靠姥娘骑着三轮车送货已经很是辛苦了,文蓉想着年后一定要找个人专门送货。

商城这边也是营业到年二十八,而且越到年底人越多,姥娘舍不得关门休息,一直都在店里忙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