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侠义ol > 第23章 庄子应帝王(第1页)

第23章 庄子应帝王(第1页)

啮缺问于王倪[1],四问而四不知[2]。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3]。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4]。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5];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6]。泰氏,其卧徐徐[7],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8],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9]。”

注释

[1]啮缺、王倪皆为虚拟人物。亦见《齐物论》。[2]四问而四不知事见《齐物论》。[3]蒲衣子寓言人物。[4]有虞氏即舜。泰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舜为儒家构想的圣王天子,庄子则有意创造出另一种形态的人物,以破除世俗的政治观。[5]要人要结人心。[6]非人指物,与人相对的外物。一说指“天”

。[7]以下两句是形容泰氏睡时安闲舒缓,醒时安闲自得。徐徐,安闲,舒缓。于于,安闲自得的样子。[8]一或,任或。[9]未始入于非人意即从来没有受外物的牵累。

原边注

泰氏是庄子刻画的道家理想人物。有虞氏标榜仁义以要结人心,泰氏却心胸舒泰、德性纯真,是一个自由无碍的自然人。

肩吾见狂接舆。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1]?”

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2],人孰敢不听而化诸[3]!”

狂接舆曰“是欺德也[4];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夫圣人之治也,治外乎[5]?正而后行[6],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7]。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8],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9],而曾二虫之无知[1o]!”

注释

[1]日中始虚拟人物。一说中始,人名;日,往日。女同“汝”

。[2]经式义度皆谓法度。义,读为“仪”

。[3]诸句尾助词,犹“乎”

。[4]欺德虚伪不实的言行。[5]治外指用“经式义度”

绳之于外。[6]正而后行自正而后化行天下。[7]确乎能其事者指任人各尽其能。[8]矰弋(zēngyì)捕鸟的器具,把箭系在生丝上。[9]鼷(xī)鼠一种小老鼠。神丘神坛。熏凿谓烟熏和挖掘。[1o]而曾二虫之无知难道人还不如这两种虫子。

点评

治理国家必须厘定法律,但统治者不能仅凭自己的意愿及政治利益去制定法度,必须以人民的意愿为准则和依归,因任自然,顺应民性,不以我强人,自正而后行化。

天根游于殷阳[1],至蓼水之上[2],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3]!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4],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5],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6]。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7]?”

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8],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9],而天下治矣。”

注释

[1]天根和下文的“无名人”

都是寓名。殷阳殷山之阳,是庄子杜撰的地名。[2]蓼水庄子自设的水名。[3]何问之不豫言所问何其不当。不豫,不悦,不快。豫,适,谓妥当。[4]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谓予方将与大道为友,即正要和大道同游的意思。[5]莽眇之鸟像鸟般的轻盈虚渺之气,喻以清虚之气为鸟,游于太空。[6]圹埌(kuang1ang)之野形容空旷辽阔,与“广莫之野”

同义。[7]帠(yì)“臬”

的坏字,读作“寱”

,“呓”

的本字。一说当为“叚”

,为“暇”

借字。[8]淡、漠皆指清静无为的境界。[9]无容私不参以私意。

点评

“游心于淡”

,游心于恬淡之境,或为古典美学“澄怀味象”

之源头,“游”

遍见于《庄子》全书,浏览其间,使人直觉着字里行间散出清沁的艺术气氛。“游”

之内涵,不仅反映着庄子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情怀。在众多思想观念中,最能反映出庄子学说特点的,莫过于“游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