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八十年代记事 > 第34页(第1页)

第34页(第1页)

  他们这么努力挣钱,不仅是希望自己过得好,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

  穆显叔:“八月底吧,得提前两天去收拾收拾。”

  穆显季也道:“到时候我们和三哥他们一起走。”

  没错,老四夫妻俩终于搬出了学校的宿舍楼,在外面租了个小院子,离穆显叔他们很近,这次回来也是打算把两个闺女带去镇上。

  大闺女穆建萍离上学还有一年,但正好可以带着小闺女一起适应适应。

  最主要原因还是二房也没有多的心神给她照顾孩子了。

  穆显仲夫妻两个都不算笨,甚至还有点小聪明。

  这几年也知道三房做买卖挣了大钱,羡慕不已。可想到自己要跟着去做,又有些胆怯了。

  夫妻俩商量了许多,一同觉得要是真放弃什么都不去做的话,心里就有点不得劲儿了。

  琢磨来琢磨去,最后还是穆显叔给了一个提议。

  那就是去学校门口卖吃食。

  这个相较于穆显叔他们的买卖,显然要稳许多。只要食材鲜,味道不难吃,价格又合适,就能卖得出去。

  而陈肖慧的厨艺可以说是穆家几个女人中最好的了,不说有多美味多好吃,但也和难吃搭不上边,属于中等偏上。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从陈肖慧擅长的方面下手。

  最好就是做家常菜,家常菜不要求多高的厨艺,也不要求做得多精细,便宜量大,以量取胜。

  然后二房夫妻俩就这样拍板决定了。

  正好两个儿子都在镇上上学,镇上小学是没有学生食堂的,只有初高中才有,所以学生都要自带饭。而等到时他们摆摊了,两个儿子也不用再吃冷饭了,中午直接出来吃就行。

  至于四房的两个孩子就没办法了,虽然有点痛心每个月给的十块钱没了,但穆显叔给他们分析了,要这个生意真能做下来,赚的肯定比十块钱多!

  所以以后二房也要经常往外跑了。

  穆老太太听了他们说话也没开口搭腔,默默夹着小白菜吃。

  搭腔什么呢,家里一个个的都留不住,全都要往外面赶。

  其实老太太心里清楚,在外面挣钱的机会肯定是比在家种地挣钱的机会大得多。

  她不是不懂,只是心里有些难过罢了。

  人老了,能一直陪着她身边的也只有老头子了。

  另一个不怎么开心的就是大房的周淑芬了。

  说来说去,最后四兄弟也只有他们这房的还要在地里刨食。

  要卖吃食的卖吃食,要做买卖的做买卖,当老师的当老师。

  个个风光得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