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时就在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运,有些时候有些东西天生就不属于你。无论如何寻求也是一样得不到的。」李寂的眉眼很柔和。
言邑笑了起来:「我就和你不一样,我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谁都没法阻拦。」
李寂只是轻轻笑了笑,没有作声。
言邑又说道:「其实你这番话按理是不该对我说的,李寂你逾规了。」
李寂扬了扬眉,不慌不忙:「陛下当我是朋友,我忍不住也当您是朋友……如是而已。」
言邑大笑,笑完之后才轻声说道:「说不定,我不需要朋友。」抬起眼来,眉间全是杀伐之气。
李寂依然平静无波:「既然如此,李寂甘愿受罚。」
两人对视良久,言邑才又笑了:「记住,在朝中你若这样说,我定会要你的命。」
半个月后的早朝上,言邑被猛不丁打了一闷棍。
礼部尚书与左右丞相联名上书,请皇帝陛下挑选合适的名门闺秀入宫,为皇家诞下血脉。
初听到这一意见之后,我们伟大的皇帝陛下头一次在众大臣面前足足愣了好一会儿,好不容易消化了这些语句之后,言邑看着跪下的三个眼中充满憧憬的老人,无言地抿上了嘴,然后挥袖要求退朝。
左右丞相却是不依又不挠,径直向前匍匐说道:「皇上,皇上如今已经三十有四,后宫却还空缺,没有妃嫔皇后。如此对江山不利,令民心不稳。陛下,为了陈的百姓,请陛下三思。」
言邑不语,继续挥了挥手。聪明的司吏眼见皇帝眼中的怒火,连忙喊着「退朝」。那礼部尚书还要再走上一步说话,却被言邑一眼瞪了回去。
三个老人立刻噤声。廷下噤若寒蝉。
李寂后来听说这件事时,第一个反应是「是哦,皇帝后宫空虚……」,第二个反应是「那么……他的需要怎么解决……」。当然回过神来之后李寂忍不住脸红了一下,吐了吐舌头。
说来丢人,李寂长这么大到现在,青楼妓院倒也去过几回,每回不是脸红着逃出来,就是一个人喝酒喝到睡。虽然他也曾经因为小渐穿了件裁剪得太紧的衣服而想入非非,不过这种念头往往被迅速扼杀在意识中。李寂知道那大约是怎么回事,春宫画对他并非稀罕……不过……他怎么敢对小渐做出这种事呢?
话说回来,皇帝者,拥有天下,为啥言邑也是这般守身如玉?李寂百思不得其解,不小心又有一点不太好的想法:莫非……皇帝……不能人道?
李寂摇了摇头后,立刻投入工作当中,这些有的没有的是不敢再想了。若是说出去,就算他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吧。
原以为从此就可以远离这个话题,没想到三天之后李寂家中迎来一位不速之客,令他不得不正视:原来皇帝能不能人道跟他很有关系……
这位不速之客正是礼部尚书崔质浩。
李寂刚回到家,就看到周伯屁颠颠迎了上来。李寂当下有不好的预感:每当周伯如此兴奋时,多半就是自己倒霉之时。李寂小心地问道:「怎么了?」
周伯以一脸万分幸福的模样说道:「崔大人等少爷好一会儿了。」
李寂一愣:「崔大人?哪位崔大人?」
周伯以一副大惊小怪的样子收起了李寂手里的披风:「当然是礼部的崔大人喽。京城就那么三个崔大人,能让我高兴的当然只有他喽。」
李寂无言地翻了个白眼。事实上关于京城诸多官僚周伯早已经背得滚瓜烂热,也不知道从哪里得来许多小道消息譬如左丞相家的小姐有点麻子右丞相家的公子性喜男色……每当面对周伯一张肃穆的脸时,李寂往往忍不住惊叹人生多么奇妙,八卦天性完全可以被掩盖于无形。
李寂慢慢朝内堂走去,忍不住皱了皱眉:如果没有猜错的话,礼部尚书现在来找自己只为了一件事……
果然,见面之后崔质浩立刻直入正题,爽快到李寂根本来不及转移话题:「李大人,这次来我乃是为了国家安危,特地拜托李大人为民分忧。」
李寂心道「好大两顶帽子」,脸上露出诚惶诚恐的样子:「崔大人何出此言?」
「我想李大人应该知道三天前我与左右丞相联名上书请立妃嫔了吧?我正是为此事而来。」
「我的确略有耳闻,却不知道自己能在此事上效什么力。」
崔质浩一皱眉头,一脸「你怎么这么不上路」的样子:「李大人何必客气。满朝都知道李大人如今是皇上的爱将,皇上对你的建议向来礼遇几分。这次来是想请李大人好好劝劝皇上,不要因为个人的原因而令朝政不稳。李大人,满朝文武之中唯有你是最合适的,李大人一定要为民请命啊。」
李寂心道言邑真是可怜,娶不娶妻都与「为民请命」搭上干系,另一方面对崔质浩一边乱丢帽子一边提些可怕的要求之举大大叹气,若真那么容易,你怎么不去说「不要因为个人的原因而令朝政不稳」?皇帝陛下是怎么样的性格,相信满城文武都早有了解,为什么偏偏要自己去背这个黑锅呢?
崔质浩见李寂唯唯诺诺,忽然跪了下来:「李大人,实在并非老夫强人所难,而是老夫已找不到可信赖又有能力的人来劝皇上啊。李大人就算看在我一大把年纪的份上,也请勉为其难啊!」
李寂愣住了,看着须发皆白的老人,最后叹了口气说道:「崔大人请起,我会尽力而为。」
崔质浩满脸堆笑地站了起来。
待崔质浩离开后,周伯的一番话解了李寂心中疑惑:「您不知道?崔大人家的二小姐已经十八了还没许人,听说长得非常标致,也在选秀之列啊。」
李寂恍然大悟。
到底该怎么跟皇帝谈起这件事呢?李寂最后选了阳光明媚的一天,两人再度出行之时。
两人间坐茶楼之上,太阳很好,李寂特地选了个离众人较远的位置。言邑命侍卫守在屏风之后,两人靠窗坐着,旁边的声音漏了一点进来,几乎听不清。
言邑好奇地看着楼下,李寂却不断在想该如何开口,胸中千转百回,最后还是觉得难以出口。言邑忽然笑了,冲着楼下指道:「你看那孩子。」
李寂应声望去,原来是街道中间有个孩子缠着母亲要买糖人,母亲不肯孩子便耍赖坐在地上不肯起来,蹬踢着腿儿哭闹。那母亲脸红着掏出钱买了糖人,塞到孩子手里然后把他抱了起来,匆匆离开。满街都听到善意的笑声。
李寂心道这倒算是个机会,于是说道:「陛下,这母子是母慈子幼,可爱得紧。」
言邑点了点头,心情极好的样子。
李寂小心翼翼地再说道:「天下父母子女构成一家,只有有父有母有子有女,父严母慈子女憨厚可喜才是真正的一家。」
言邑慢慢转过头来,看着讪笑的李寂,缓缓说道:「那三个老头中间有人找过你?」两人智慧相差不多的状况下就会出现说话知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