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为【卫尉军】,负责咸阳城内及近郊的守备治安,人数一万五千。
最后一种,便是【郎卫军】,属于宫廷亲军,直接负责守护秦王及宫廷贵人们的安危,
由于“郎卫军”
分管的区域不同,因此与秦王亲疏程度也不同,旗下又分为中郎、郎中和外郎三卫。
其中,中郎官们负责宿卫禁中,秦王去那儿他们便随行去那儿,两者关系最紧密,因此又有禁军之称;而郎中官们则是固定负责咸阳宫、章台宫等具体宫殿的看守,偶尔随行;至于外郎官们只供职于王宫四门,穿梭在宫殿与宫殿之间巡逻,与王上关系最疏。
三者相似于后世老板保镖、公司安保、和大厦保安的区别。
按祖制,中郎卫整体虽人数不过五百,但由于其宿卫王侧的特殊性,其成员绝大多数是从关中贵族、世卿子弟中选拔,其中似王翦这般为中级军官者,最低是官大夫;普通的郎卒,至少也是簪袅起步,一旦编入野战部队,最低也得升格做个屯长,像王翦这个级别的中级郎官,再培养个七、八年就是公大夫,外放出去就是关西三郡一个实权左尉。
当然,如此特殊且乎寻常的岗位,也不是世家、贵族子弟中那些酒囊饭袋通过特殊渠道被拔擢入列的,能入选中郎卫成为一名最普通的郎卒,除了被要求更高规格的弓马娴熟、骁勇能战外,还会被要求熟读兵书、算账、秦律等诸多技能,堪称军中十项全能。
由此,这也造成了中郎部队成为秦军中裁汰率最高的一支军队,可即便如此,每三年一次的中郎卫选拔中,面对一次三十人不到的编制,仍有过几百余名勋亲权贵、世家子弟对此趋之若鹜,实在挤不进去,才会采取迂回战术,去郎中、外郎卫供职,起步虽然也能过大多数野战部队,但仍抵不过宿卫禁中的中郎官们。
向通本人,当年也曾在外郎卫供职,只是彼时恰逢赢倬从魏归国,遂径直离开郎卫军,跑去雍城在其帐下效力。
神游之际,只听赢振开腔:
“原来如此!向通!”
“通在!”
“中郎们远道而来,先找地方安排他们好好休息一番吧!”
“尊王孙令…通这就………”
不等向通言毕,只见王翦摇摇头:“王孙,吾等此行的职责是宿卫王孙左右。”
换做平常,向通若听闻普通士卒敢当场忤逆赢倬、赢振父子的,会二话不说直接开口驳斥。
但现下,面对王翦及其麾下的五十名中郎卫卒,他却只能缄口不言。
毕竟,虽然他们这支亲卫短兵也是通过赢倬在野战部队精挑细选,但和王翦这支宫廷中郎出身的亲卫相比仍有天堑之隔,
更重要的是,对方代表了当今王上的颜面,莫说是他一个小小的短兵屯长,即便阳周君、安国君到此也不敢轻易造次。
恰逢此时,赢振挺直上身,对只比自己高一、两寸的王翦肃然直视:“尔既大父选派给振的亲卫,理所应当该听振的指挥!王屯长知否?”
……
恰逢此时,赢振挺直上身,对只比自己高一、两寸的王翦肃然直视:“尔既大父选派给振的亲卫,理所应当该听振的指挥!王屯长知否?”
言语间,王翦与眼前这位与自己身长相差无几的王孙平齐对视,其肃立直煞的目光几度令他这个大小身经数十战,才得以入选中郎卫担任百将的翘楚锐,恍惚间看到了当今秦王的身影。
一样的沉默寡言、一样的说一不二。
“喏!末将,知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