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从头来过的说说 > 第54章 不二法门(第1页)

第54章 不二法门(第1页)

谁也没有料到,几年以后,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特殊时期,任家和谷家因为轿鼓因为鼓谱因为鼓槌,闹出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

因为《从头活一回》是按照我的年龄由小到大叙述的,故而这场“战争”

在《少年滋味》和《花季蹉跎》两卷里再呈现给读者。

前文中提到,我在牛角台村居住时,到村北水井抬水曾经掉到井里一次,妈妈怕我再出意外,就不让我再去抬水。年底,我们一家回到老家雁浦村,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因为爸爸工作调动而随其四处飘泊,一直在雁浦村读完初级小学。

其实,从牛角台村回来,是爸爸最终做出的决定。怕我抬水出意外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从我的学业上考虑的。牛角台人说话音不准确。比如,他们常常把“四”

读成“是”

,而真正需要读“是”

时,反倒读成了“四”

,连他们自己都承认说话“四”

“是”

不分。还有一个字的读音更可笑,数字中的“二”

,是个卷舌音,但这个村的人似乎都不会卷舌,老把“二”

读成“饿”

,非常难听。我入学后,“四”

“是”

能分的清楚,但读“二”

时就和当地人一样,常常读成“饿”

。爸爸大概考虑到这是语境的原因,于是让我回到老家读书。姐姐比我大三岁,是在东岭村入的小学,东岭村人说话不这样,所以姐姐不是这样的音。看来,语境对说话音正确与否很重要。

我带着“饿”

回到了老家。

一年级的主课只有两门:语文和算术。我最怕算术,倒不是怕计算,而是怕读题。几加几减几等于几,老师总让让同学们读出来。2,这个阿拉伯数字,我音不对老读成“饿”

,常常引的同学们哄堂大笑,每次都笑我个大红脸,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喊我的名字而喊我“饿”

了。这个老师也太气人,我越是害怕,他就越是让我读,有时候还把我叫到讲台上读,面对着全班同学丢丑。我站在讲台上还没有开始读,下面“饿”

“饿”

就喊成了一锅粥。有的同学还忘不了起哄:听说你过去掉进过红薯窖里。你再来上学时多带两块红薯,吃了就不饿了。我暗暗誓,等我长大有了力气,非把这个老师一棍子敲死不可!

不光在学校遭同学们笑话,回到村里也遭村民们耻笑。过去,村里来过几个南方人。南方人说话和北方人大相径庭,村里人听不懂,就喊他们是南蛮子。我音不准确,村里人也喊我小南蛮子。放学回家,在村口干农活的人见到我就说,看呀,小南蛮子回来了!每当听到这些喊声,我就羞臊的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人群中有一个人叫乔如谦,论亲戚我得叫他姑父,最爱拿我开玩笑,小南蛮子这个绰号就是他给起的。那时,我小小的心灵里最恨两个人,一个是我的算术老师,总让我出丑,我想用棍子敲死他;另一个就是这个乔如谦,老想给他碗里放包耗子药!因为是亲戚,过年时,爸爸就请他和姑姑到我们家吃饭,机会倒是合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被这个“2”

压的抬不起头来。白天晚上一直在寻思,老“饿、饿”

的哪能行?连做梦都在考虑这个问题。我很着急,下决心一定要改过来。不料,越是着急离正确音就越远。

最终,我放弃了一棍子敲死算术老师的想法,因为他后来帮助我纠正了“2”

的错误音。我问老师有什么特殊办法改正过来?老师说,没有特殊办法,如果说有的话,就是多多练习,就算是纠正错误读音的不二法门吧。这是个典型的卷舌音,你试着把舌头卷起来读一读。我在牛角台小学试过,不行,读出来的“2”

还不如“饿”

好听。

老师说,在那里不行不等于在这里也不行,再试一试。我试了试还是不准确。一生气不练了,爱咋地咋地。

老师听说我赌气不练了,赶紧给我做思想工作,还开玩笑地说,你其他功课都很好,千万不能让“2”

拖后腿。你将来当个领导,在台上讲话,老“饿、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