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看去,只见来人身穿官服,头戴官帽,表情严肃,行走间有不怒自威之感,远远看去便让人心生敬畏,不敢冒犯。
看到学政大人到来,众人依次按着排名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由贾琰这个院试案首带头向学政行礼,拜见学政大人。
听说这位张大人还曾当场直谏皇帝,为人古板,讲究实学,务实,最是不喜欢浮夸献媚的人,众人想着不由的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表情,让自己看起来严肃,庄重些。
学政让众人都入了坐后,宴席正式开始,首先由贾琰这个案首打头先作一首诗。
贾琰早就提前了解到“谢师宴”
的规矩,早先便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此时也不露怯,当场吟诗一首,众人听完纷纷叫好,上首的学政大人听了也满意的抚了抚胡须,点了点头。
对于贾琰这个学生他心中是十分满意的,不然当初众考官们争议贾琰和林俞齐谁能胜任案首时,他也不会一力主张选定了贾琰为案首。
至于,林俞齐这个学生的卷子他也看过,文风词藻华丽,文章诗作都是上乘,尤其是那首诗,更是难得的佳作,他与贾琰两人,一个诗文出彩些,一个文章更好些,众考官一时难以决择。
相比较林俞齐,他则更看好贾琰作的那篇文章,言语豪迈而不失严谨,其中的观点更是直切要点,便觉此子不凡,今日看到贾琰的为人处事,他心中更加满意,没有看错人。
想到这,张学政看向端正站在下首的贾琰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又略微提问了几个问题,方才让贾琰坐下。
紧接着就是林俞齐,他当场作了一首贺宴诗,更是惹得满堂贺彩。
随着众学子吟诗祝词间,席间气氛也逐渐热闹起来,还有人当场献技,手谈一曲。
贾琰看了不禁感叹,众人的博学多才,这年头身上要是不会几个才艺,都不好意出门赴宴,君子六艺,可见不假。
……
宴会结束时,上首的学政大人除了对贾琰提问了几句话后,也没有表现出对其他人有青睐的,众人心下失落,但学政大人便是对案首,也只是略微提点了几句,始终没有收徒的意向,他们也不敢多加猜测。
等到众人散去,学政张大人才单独留下贾琰两兄弟,谈起姑父林如海。
贾琰这才知道张大人竟还是林姑父的同门师兄弟。
张大人谈起师弟林如海不禁感叹说:“多年未见,我上次得知你们姑父的消息还是他被任命为巡盐御史,不知他现今如何了。”
贾琰回道:“我们来金陵考试前,还曾转道去杨州看望了林姑父,林姑父他在扬州一切都好,还请大人放心。”
张大人听了点点头,也不再多说什么,便叫两人回了。
贾琰也弄不懂这位张大人的心思,叫他们留下来好像只是询问一下林姑父的近况,没有别的意图,但也不好出声质疑,与贾宝玉一同告了退,便离开了。
张学政站在宴厅中负手而立,看着两人离去,最终也没说什么。
凭心而论他是欣赏贾琰这个学生的,起先也动过收徒的念头,只是他于为官上太过刻板,官场上竖了太多政敌,贾琰的身份拜他为师反而不妥,便索性歇了这份心思。
……
这边,参加过谢师宴过后,贾琰他们便准备回京了,只是离开前两人准备与在金陵的朋友,好好告个别,便相邀众人在醉香楼一聚。
处置贾家旁支
醉香楼二楼天字号包间,贾琰作东邀请了贾珀等人赴宴。
席间,云二起身拿起酒杯对贾琰说:“还未正式恭贺琰弟中了小三元,今回我就以茶代酒,恭贺琰弟连中三元之喜,也祝愿琰弟今后蟾宫折桂,高中状元。”
贾琰听了他的祝贺,拿起酒杯谢过云兄的祝福。
席间众人也纷纷拿起酒杯恭贺,同时也为贾琰两兄弟临别践行。
……
林俞齐这次也在贾琰的相邀中,他端起酒杯对贾琰说:“这回是我实力不济,输给了琰弟,但君子应不畏输赢,不知道琰弟能不能接受我的挑战,我们乡试时再一较高下。”
贾琰也端起酒杯与他相碰说道:“能与林兄比试,是贾某的荣幸。”
说完仰头喝下。
林俞齐听了也豪爽的一笑,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这顿饭一直吃到夜半三更,众人才醉醺醺的散了席,饭吃到最后,大家多少都沾了些酒,被各自的小厮扶着回去。
——
第二天,贾琰三人在饭厅一起用早膳时,贾琏对两人说道:“回京的日程已经定下,后日便启程回京,你们要是还有事未办,便在这两天办了,不然等我们回京后,反而耽搁了。”
贾琰、贾宝玉两人听了称“是。”
贾琰道:“一切都听二哥的安排,我们也没什么要紧事。”
这边几人说着话,忽听赵管家来报,门外有一老汉长跪不起,想求琰二爷替他一家作主,下人们拿不准主意,特来请示。
贾琏听了皱起眉头不耐烦地开口说:“我们这又不是官府,上我们这来申冤干什么。”
说完又对赵管家道:“这点小事也值当你报过来,直接派人将他拉走,让他去找官府申冤去。”
赵管家得了贾琏的话,正欲让小厮将人赶走。贾琰开了口:“等一下,那人有没有说他是有什么冤屈。”
“这……”
,赵管家一时也说不出来。贾琰看他答不上来,料想他也不清楚,索性也不难为他,沉思了一下说:“既然他找上门来,此事应与我们有些关联,罢了,你去将他叫来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