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怪事业啦。
一向低眉顺眼听话的小雅芳,居然破天荒地打断了师傅,还敢还嘴嘲弄?这让黄捕头惊讶得直眨巴着眼睛,虽然仍是二手平端,却再不闻窸窣窸窣。
他哪知道,这全是阿桂的主意。
其实,宝英还没出去,阿桂就想到了宴会上的小丐。可会不会这就是王三难的由头?她心中也没底。阿桂把自己的怀疑给宝英说了,这让结拜妹妹大为高兴。
阿桂的猜测,让同样想着欲出去遍查的宝英,极大地缩小遍查面。
果然,当晚宝英第一个找到了丐帮老大,不一会儿就弄清楚了事情的由来,顺藤摸瓜,王三难的原因,自然也一清二楚了。
当宝英回来给阿桂姐面呈时,雅芳正趁夜满上海滩的奔波。
于是,为了雅芳的安全,遵阿桂姐的叮嘱,飞天大盗又换上夜行衣,满上海滩的去找雅芳,还真给她找着了,二女孩儿结伴而行,宝英也松了一大口气。
这边厢,独坐在家的阿桂也起身,去找王三释疑。
结果问到王三茶楼,才知他己被黄捕头“请”
了去。于是,阿桂轻松回家,独坐品茗。因为,阿桂早算定,以王大头目的个性,以拳帮的气势,今晚必搞得捕头老公头疼,弄不好就呆在办公桌回不了家。
可只是头疼,并无生命危险。
因为,捕头老公毕竟是租界巡捕房的督察长,王三也不敢贸然动手。阿桂还算定,捕头老公第二天赶来“护主”
的众徒弟,若与王大头目的帮众相比,必定洋相百出,丢脸丢人。
这样血的教训和强烈对比,正好给顽固不化,自以为是的黄捕头,当头棒喝,让他进一步自我反思……
现在,时机成熟了,阿桂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主意1、以十六里铺为大本营,广派“英雄帖”
,公开面向大上海招徕门徒。2、不择手段敛财,什么来钱快,利润高,就干什么。3、捕头老公毕竟是法租界巡捕房督察长,许多事情不便出面。因此,自己主事,跟着干就行了。
话音未落,黄捕头第一个鼓掌赞成,雅芳和宝英也一致叫好。
“不过,既然如此,我可得把丑话说在前面。”
阿桂一击得手,脸色也严厉起来“江湖有江湖规矩,帮中有帮中言语,不听指挥,背叛帮主,凡此种种一经现,严惩不贷。”
大家又无言点头,气氛有点严肃了。
“黄帮主,”
阿桂满意的搂搂雅芳和宝妹,冲着捕头老公道“现在,你说话。”
黄捕头对这种新称呼,似乎还不太习惯,一时没反映,还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他想起了张仁奎。
张仁奎,山东人,出生地在藤县。
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有读过几天书的他就给地主家放牛放羊,维持着自己的温饱问题。稍微长大点,就在地主家当长工,在他27岁那年,虽然说年级尚小,不过确实一身的好本领,武功十分了得!
那个时候的他,正满腔热血,不甘于现状。
于是身揣一把镰刀,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事业。当然他可不是一名简简单单的武夫,义和团运动爆之后,他便加入了,因为义和团在藤县的主事人十分看好张仁奎,这个主事人在青帮属第二十代“礼”
字的辈分,所以收了张仁奎为弟子,排行第二十一代。
但是后来遭到清政府的围剿,张仁奎随着货船辗转来到了扬州当兵,至此他的命运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后来其顶头上司,被国民党递上来的冒充宝物的箱子炸死之后,整个军队就由张仁奎亲自接管,驻守在江苏南通一带,此时的张仁奎并没有高傲自大,而是聘请了张骞来给自己补习,并且开始接受徒弟。
但是,因为袁世凯对他始终抱有戒心,令张仁奎无比愤怒。
于是乎,他一气之下辞职回家,安安心心做上了青帮老大。而对于自称“弟子”
的黄金荣,张仁奎曾表示过明显的不屑。
张仁奎知道得十分清楚,这个法租界黄捕头,虽然一直自以青帮老大的身份自居,也想开设各种香堂招收弟子,但是黄金荣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拜过青帮中的任何一位高辈分的师傅,所以好多人基本上也不会认黄金荣这个青帮弟子。
黄捕头呢,向张仁奎拜师也是几经回合之后,张仁奎才勉强同意的。(直到1927年,黄金荣从法租界警务处督察长位子上退休时,才托杜月笙出面疏通,迫使青帮耆老张镜湖,接受了他的拜师名帖和二万元敬礼,才正式成为青帮“通”
字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