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空旷的。
周晓辰动了动操作杆,没有被诺亚阻止,但她能做的不过是把全景图像放大缩小。全景图像来自“诺亚方舟”
配备数台天文望远镜的拍摄。
她反复拉近和拉远,看到了遥远的深空中瑰丽的星云,还有银河的悬臂。最后她终于找到已经在一百多光年外的太阳系,那是被人类抛弃的曾经的家园。
在寻找新的母星的漫长航程中,与你相伴的只有另外25艘飞船。
即使如此,人类还是要自相残杀吗?
周晓辰问诺亚:“谁负责开船?”
诺亚:“我。航线是根据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全景星图,以最大概率找到宜居行星为目标函数,优化选定的。”
也是意料之中。
中控室前方,还有一台可手动变焦的折射光望远镜,应该是供人类使用的。目镜和物镜都已经对焦好,周晓辰凑上去观察,清晰地看到了一条小行星带。
等等!
小行星带?!
一条小行星带上可能有上百万颗小行星,同时还漂浮着无数的星际尘埃。飞船经过时,有撞击的危险。虽然即使在小行星带上,物质也是稀薄的,撞击的概率并不高,但还是应该尽量避免。
而“诺亚方舟”
的航线,正在穿过这条小行星带!
诺亚不可能犯这种错误。
她从这台望远镜离开,去调全景星图。
果然,在诺亚配备自动拍摄天文望远镜传来的全景星图上,没有这条小行星带!
周晓辰的头皮像过电一样发麻,她克制着自己的语气,平缓地问诺亚:“望远镜的参数,是由谁设定的?”
诺亚回答:“设计建造‘诺亚方舟’的天文学顾问。”
“那么在航行过程中,可以调整吗?”
诺亚:“考虑到航程中的环境变化,参数可以调整。但只有经过我的测试,天文学、航天工程都达到五星评分的人,才能改动,并且必须经过3人以上相互确认,才能最终生效。”
祂又补充,“每艘方舟都配备可手动变焦折射光天文望远镜,就是为校准参数准备的。”
原来如此。
周晓辰明白了。
诺亚方舟(四)
星际时代,由ai接管复杂变量下的决策已经成为常态,很少有人不相信,甚至试图欺骗人工智能。但周晓辰出生在ai还是“人工智障”
的时代,她根深蒂固地认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统计决策手段,是有底层缺陷的。
“诺亚方舟”
时代的人类,相比星际人类,距离周晓辰生活的时间更近,这意味着他们更可能和周晓辰是一类人。
这场针对“诺亚”
的骗局至少是由3个人共同完成的——通过修改图像处理算法参数,就像拍照后调整滤镜一样,把小行星带从最终的星图上面抹去。
由天文望远镜拍摄、经过处理后的图片,才是“诺亚”
的眼睛。只要在图像上不存在,“诺亚”
就看不见,仿佛一个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