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的徐州清爽宜人,只穿一件单衣也可以御寒,不用像冬天那样靠烧柴取暖。
田里的早稻才种好,连绵细雨就像没有穷尽一样洒下地面,一下就是连着好几天。
这样的气候维持不了多久,过了五月天气就会逐渐转热,迎来连续几个月的酷暑,那时候日子就难熬了。
等了好几天,道路终于有了一点干硬的迹象,杨潇迫不及待地带人赶往糜芳打理的酒庄。
穿过地里的稻田,在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一个神秘的酒庄像世外桃源一般坐落在这里。
酒庄大门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桃园酒庄”
。
名字没有意外还是出自杨潇之手,正应了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的故事。
看着酒庄的人各司其职都在忙碌,杨潇心里莫名升起一阵宽慰感。
“如果能让天下的百姓都像这样安居乐业,应该就是千百年来一直传颂的圣人之道了吧!”
杨潇一直都认同“治大国如烹小鲜”
的道理,倒不是说这句话的人狂妄,把国家社稷看得太轻,而是安民之道本就是朴实无华的。
百姓不必为生计感到担忧,丰年可以存下粮食,欠年可以得到官府的帮助,不用卖田求生,那还有什么是能够引起百姓苦恼的呢?
经过半年多的磨炼,杨潇感觉自已的心性又成长了几分,隐约能够窥探到更深一层的奥秘。
杨潇还在看着牌匾上的四个字沉思,得到消息的糜芳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了出来。
“军师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要不是底下的人告诉我,我还不知道呢!”
“我有事路过你这里,就顺道过来看看你。”
“怎么样?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还是军师懂我,的确有点麻烦,不过下面的人应该可以解决。”
开酒庄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轻松。
杨潇只是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试验,不代表这种技术很快就能推广下去。
前面的选曲和配料还好说,找几个有经验的酿酒师傅多尝试几次就可以了,难的是最后一步的改良版蒸馏,这种工艺在当时还是没有人掌握的。
酿酒的事情交给糜芳没两天,杨潇就跟随刘备征讨袁术去了,糜芳也不好在这种节骨眼去跟杨潇讨教,只好带人没日没夜地摸索。
“别介,跟我客套什么?正好今天我有空,一起去看看哪里出了问题。”
一行人走进酒庄,来到了摆放酿酒设备的地方。
房间里酒香四溢,要是酒鬼找到了这里,只怕是一辈子都在这儿也情愿。
“就是这一步,我让这些酿酒师傅了试了好多次,都做不出那天的效果。”
糜芳把遇到的困难一一地说给了杨潇。
杨潇检查一番过后,发现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就是蒸馏的温度把控上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