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坡领着王猛穿过前庭,沿清风殿右边的一条林荫石径往上走,走了约莫五、六百米,又在一条岔路口向右拐过3oo多米,来到一座檐牙高啄的大殿前。
从外观看,这座大殿的规模,较之清风殿要略小一些。
此殿大门的正上方,赫然高悬着一块蓝底的匾额,上书“内务堂”
三个遒劲有力、金光灿灿的大字。
两棵高约四十余丈、粗约二十围的参天大古树,一左一右地屹立在殿门的前面。树荫浓密,树冠极为庞大,几乎将整个内务堂大殿的前殿,都笼罩在它们的树荫下。
王猛知道,祭天院有弟子约15oo余人,也算得上是一个不小的门派了,但此间林荫密布,鸟鸣啾啾,显得幽静而寂寥,好像人踪难觅的样子,根本不见有什么行人来往。
估计那些同门师兄弟们,不是在闭关修炼,就是外出执行什么任务去了!
一路上,小坡介绍说,祭天院内务堂下设了初级、中级和高级等三种类型的管事,据说仅初级管事有三十余人。
但凡“祭士小成境界”
弟子的内部事务,都归初级管事们管理。
中级管事主要管理“祭士初成境界”
弟子的内部事务。
高级管事主要管理“祭士大成境界”
弟子的内部事务。
由于“祭师境界”
的长辈都是祭天院的长老级高人,位高权重,祭术深厚,并不是普通弟子能够管理得了的,因此祭天院不另设管事对他们进行管理。
“祭师境界”
的长辈直接由长老会负责管理。
另外,由于祭术进阶的度非常缓慢,有些人毕其一生,皓白,兀兀穷年,也无法进阶到“祭师小成境界”
,不得不一辈子混迹于“祭士境界”
内,这就造成高辈分的弟子和低辈分的弟子混杂一处的现状。
为避免引起称呼上的混乱,祭天院规定,门下弟子的称呼完全以世俗间的辈分为主。
祭术境界的高低,仅供参考。
比如,陈逵乃是二傻子的叔父辈,但祭术基础还是“祭士小成第1o重境界”
,与“祭士小成第3重境界”
的王猛同处于“祭士境界”
内,王猛并不能因此就叫陈逵为“师兄”
。
而是要依照世俗的辈分,称呼陈逵为“七叔”
、“逵叔”
,或者干脆叫他“陈大管事”
。
因为,在三十余名初级管事中,只有陈逵和田归农是仅有的两名“大管事”
,其余管事都是普通管事,是他们的手下,归他们管辖。
当然,如果辈分与祭术基础完全匹配的话,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以陈逵为例。如果陈逵突然由“祭士境界”
进阶到“祭师小成境界”
,祭术跃上了一个层级,则作为二傻子的王猛,既可以称呼陈逵为“陈师叔”
,也可以称呼陈逵为“七叔”
、“逵叔”
的。
这样就不至于弄错了辈分了。
当然,那时候就不能称呼陈逵为“陈大管事”
了。
因为陈逵将自动成为祭天院的长老,他的大管事职责被自然解除。
“内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