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大夏说书人
“什么?三公主万万不可!”
看好熊偲继位的大臣被熊偲的话吓了一跳,此等任性的话三公主怎么说得出口?兵权是她在楚国立足的根本,如果交出兵权,她将失去成为楚国第一位女皇的机会。
就连太子熊诚都被熊偲的话给惊到,不过熊偲越是如此,熊诚就越觉得机会难得,楚、齐皆是大国,两国一起出兵,大夏岂有不就范的道理,除非秦宁活腻歪了,想当亡国之君。
熊诚正色道:“父皇,儿臣愿立下军令状,如不能将欧冶庐、蒸汽机带回,儿臣愿辞去太子之位……”
“混账,太子是你想当就当,想辞就辞的么?”
楚皇想要让熊诚成为胸怀坦荡,胸中能装得下天下的帝王,却没想到他为了和自己的妹妹争功,居然愿意辞去太子之位,心中失望的同时脸上也不由浮过一抹愤怒道:“朕意已决,由熊偲率团出使大夏,接欧冶大师归国。”
熊诚一脸不甘道:“父皇,儿臣……”
“你给我闭嘴!”
熊诚话没说完就被楚皇低吼一声打断,芈姓老臣再次开口道:“陛下,臣听说,秦宁仅靠一支笔就写出了近百篇锦绣文章,气的大齐文圣孟养浩吐血,臣文才虽不如孟养浩,却也愿意随三公主出使大夏,试一试秦宁的文才,看他当不当得起文圣二字。”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虽然他只是文宗,孟养浩是声名远播的文圣,但在芈姓老臣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服孟养浩的,若自己这次胜了秦宁,那岂不是说自己的文才要胜于孟养浩,他也当得起文圣二字?
而且在他看来,孟养浩输给秦宁这件事,处处透着蹊跷,若孟养浩真有真才实学,又怎么会输给秦宁那个昏君?
“芈尚书,我们这次出使大夏,是为了接回欧冶大师,拿回属于咱们楚国的蒸汽机,并不是去大夏找人比诗斗赋。”
熊偲满脑袋黑线道:“只要父皇答应我两件事,不出两日,我便可将欧冶大师接回。”
楚皇道:“你说。”
熊偲道:“第一,让魏琪率二十万大军逼近大夏南部重镇鸳城,让雷宏率四十万大军逼近大夏东部重镇阳庐。”
“这也叫带使团谈判……”
熊诚听到熊偲的话忍不住撇了撇嘴,看到楚皇狠狠瞪了自己一眼,才把到了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魏琪、雷宏是楚国万人敌的勇将,三年前,如果不是任用两人为前锋,熊偲根本就不可能击退南蛮入侵楚国的八十万大军。
放眼整个大夏,也就只有一个方唯也可与二人匹敌,而方唯也现在正在玉龙关和林天行的大军对峙,只要两人愿意,三日之内便可攻破鸳城、阳庐,只要秦宁不傻,在听说魏琪、雷宏陈兵鸳城、阳庐后,就会乖乖的把欧冶庐和蒸汽机交出来。
这还需要谈判么?
楚皇却是点了点头道:“第一个要求,朕准了。”
“我……”
熊诚一脸无语,这老头偏心的也太离谱了点吧?熊偲则继续道:“第二,我想让宇文战、李元泰随我一起前往大夏。”
“……”
熊诚心里有一股想要骂人得冲动,如果说雷宏、魏琪是万人敌的勇将的话,宇文战、李元泰则是楚国军卒战力的天花板,力能扛鼎,拳能碎石,于乱军之中取敌将级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就算雷宏、魏琪不能让秦宁就范,宇文战、李元泰也能杀光所有看守欧冶庐的军卒,强行带欧冶庐回国。
如果这样还不能把欧冶庐带回楚国,那她熊偲就是十足的白痴!
想到这里,熊诚几乎要抓狂,他现在都已经能够想到,熊偲回国时会是何等的风光,楚国群臣会怎样恭维、巴结熊偲,自己这个太子跟废了也没什么区别了。
“不,我绝不允许这样的事生!”
熊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刚回到太子府,就把他的贴身太监叫了过来道:“去把我的人全都叫来,这种日子我一天也不想过了,我要杀了那个老东西。”
“太子殿下三思!”
贴身太监被熊诚的话吓了一跳,跪在地上苦劝,熊诚气的大骂道:“三思个屁,再三思老子这个太子就要被废了,到那时你觉得我还能杀得了那个老东西么?”
“太子殿下,三公主这不是还没把欧冶大师、蒸汽机带回来么?”
熊诚没好气道:“朝中最牛的武将都被她带走了,你觉得她会带不回欧冶庐?”
“我……”
随行太监一滞,很快就反应过来道:“事情没生之前,奴才不敢妄下结论,可若您这时候杀了陛下,会背上弑父的骂名,我大楚登时就会乱了!不如多再等几日,如果三公主失败了,就再也没人能威胁到殿下您的太子之位,如果三公主带回了欧冶庐,咱们再动手除掉陛下也不迟。”
“这……那就依你。”
熊诚语气这才缓和下来道:“立刻派人前往大夏,密切注视熊偲、秦宁等人的动向,一有消息,马上来报。”
大夏,朱雀街。
秦宁、方锦儿刚出方府,来到朱雀大街,还没走出几步,就看到宁锦书社前围满了人,看的秦宁愣神道:“书社的生意怎么会这么好?”
按照秦宁的设想,虽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很好,但酵需要时间,所以秦宁估计,到下午书社的生意才会好起来,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还不到早上十点,书社前就围满了买书的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夏传播消息的效率真有这么高吗?
“啊……”
方锦儿则一脸意外的看向宁锦书社,显然也没想到宁锦书社的生意会这么好,被秦宁拖着快步往前走,两人很快就看到,在宁锦书社门口摆着一张书案,书案前坐着一书生模样的中年男人,手中惊堂木猛的往书案上一拍道:“话说东晋时期,有一女子姓祝名英台……”
说书先生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婉婉道来,讲到祝英台与马文才定亲,梁山伯忧郁而死后,又将惊堂木狠狠拍在书案上,把沉浸在故事里的众人惊醒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