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把我当牛使也犁不完
秦宁道:“朕这不是在征求你的意见吗?至于这么大的反应?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那臣就说说户部去年的统计数据。”
魏玄成正色道:“陛下,根据户部的统计,粗耕一亩地,一季的产量大概是一百五到二百斤左右,精耕一亩地,一季的产量大概在三百斤至三百三十斤左右。”
“如果是粗耕,按照您的说法根本就划不来,所以咱们的选择只有精耕。”
“精耕,一个人最多也就能照顾三亩地,刨除您一季给他们的二百斤粮食,按照最高亩产三百三十斤算,三亩地一季也就剩下三百九十斤粮食,勉强够一个人糊口,陛下您这不是白忙活吗?”
“也就是说官府忙活了一整年,出人又出力,结果一两银子的赋税都没收上来,百官吃什么?边关的将士吃什么?陛下,您觉得这样的王朝能维持多久?”
“按你说的一人照顾三亩地肯定划不来。”
秦宁扫了一眼近千亩的良田在,在他看来这就是一座金矿:“可如果三五个人就能精耕这一千亩地呢?按照亩产三百三十斤算,官府一季就有一百三十斤粮食的收益,细算下来就相当于是百分之四十的赋税!百姓有饱饭吃,家里有余粮,国库也充盈了,这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吗?”
“我……我特么……”
斯文如魏玄成都忍不住爆了个粗口道:“陛下,如果您觉得三五个人就能照顾一千亩良田,臣无话可说。"
魏玄成看出来了,秦宁这昏君是想把大夏的子民当牲口用,可就算是牲口,一年不停的干也耕不出二百亩地,秦宁笑道:“既然魏尚书无话可说,朕就当你是同意了。”
“陛下。”
魏玄成扑通跪在地上,泣血恳求道:“臣恳请陛下不要再折腾我大夏的百姓了,求陛下放他们一条生路吧,放眼整个天下,臣还从未听说过有谁能耕种二百亩地的。”
“朕什么时候折腾大夏的百姓了?我刚才不是说只是想在霍家屿搞一下试验吗?”
秦宁也前所未有的认真起来道:“魏玄成,你没见过并不代表着朕做不到,朕很快就会让这一切变成现实,你就睁大了眼睛给朕瞧好吧!”
“陛……陛下,您请随臣来。”
魏玄成知道自己是劝不住秦宁了,准备让他看一下现实,或许能让他打消心中荒诞的想法,带着秦宁一直往前走,没一会一块近三亩地荒田出现在了两人视线中。
田中,一家五口正在辛勤的劳作。
老妇在后面扶着犁耙的把手,年轻的孩子趴在犁耙上配重,正前方是三个把麻绳绕过肩膀的男人,双脚蹬地用尽全身的力气往前拖拽犁耙,因为太过吃力、劳累,一家五口每隔三五米就要休息一会,不过翻地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只能翻出巴掌宽的一片新土。
秦宁目测了一下,按照这种翻地的度,这一家五口至少要半个月才能把这片地翻完,如果一家有十五亩地,光翻地都要翻两个多月,太浪费时间了!
怪不得古代的农民一年四季都在田地里劳作。
“老伯。”
趁着一家五口休息的间隙,魏玄成快步走了过去,朝最年长的老者问道:“这都春天了,别人家的稻谷都快抽穗了,你家为什么才犁地啊?”
“哎。”
老人用手擦去额头的汗,甩在地上,叹了口气道:“谁让我家儿子多呢。”
“老伯,你这话说反了吧?儿子多不应该干活更快么?”
秦宁一脸疑惑,他出生在北方农村,在他们村里,如果谁家儿子多,那他家里一定有钱,女人也愿意嫁入这样的家庭,因为儿子多代表着劳动力多、能挣钱,别人也不敢欺负他们。
所以有的家庭,就算已经生了四五个女儿,哪怕家里已经养不起了,把女儿送人也要接着生,就为了要一个儿子。
尤其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一个男丁就意味着家里以后会多出一个壮劳力,在眼前这个老伯眼里,儿子怎么就成了累赘呢?
“老汉我有四个儿子,其中两个在战场上负了伤,丧失了劳动力,但在县衙的官册上他们还是男丁、壮劳力,所以是要服徭役的。”
老头整个人像是突然苍老了几岁,眼神黯淡无光道:“老汉没办法,只能带着我这两个儿子把那一百多天的徭役补上,再算上老汉和这两个儿子自己的,一年中一多半的时间都在服徭役,我们哪有时间耕种啊。”
“老魏。”
秦宁被老头的话惊呆了,看向魏玄成道:“为国打仗,在战场上受了伤,丧失劳动力的也要服徭役?”
“回陛……少爷。”
魏玄成担心老汉一家知道了秦宁的身份后,会把秦宁给撕了,小心回道:“不止我们大夏,所有国家都是如此,受伤回家的士卒依旧算劳力,是要服徭役的。”
“我草!”
秦宁这次是真的无语了,看来古代的统治者是真的不把普通百姓当人,就算在战场上受了伤,也要榨干他们的最后一滴血:“那耕牛呢,你家里没有耕牛吗?有耕牛的话,耕地的度至少能快上五倍吧?”
“还不是因为秦宁哪个挨千刀的昏君!”
提起秦宁,老汉就恨的牙根痒痒,两个儿子却是被老汉的话吓了一跳道:“爸,你能不能少说两句,这话传到皇帝耳朵里,咱们一家还活不活了?”
“像咱们这样活着,跟死了有什么区别?比起现在的生活,我倒情愿被那昏君一刀给砍了。”
老汉对生活已经看不到任何希望,终于有了倾诉对象的他继续对秦宁道:“秦宁那昏君继位之后,不是对外割地就是赔款,赔的钱最后还不是要我们这些老百姓出?我家实在是拿不出钱来了,县衙里的人逼的又紧,就只好把耕牛卖了,活一天算一天吧。”
“老头子,说两句牢骚话就行了,赶紧起来干活吧。”
老妇催促道:“县老爷说了,下个月要拓宽县渠,这个月要是不能把咱家的二十亩地翻完,田又得荒下来,明年没粮吃,咱们一家都得饿死。”
“二十亩地,你就是把老汉和两个儿子当牛使,也犁不完。”
抱怨归抱怨,老汉说完就把麻绳套在了自己肩上,把身体尽量前倾,拖着犁耙继续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