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庸眉毛一挑,道:“好吧,既然岳丈大人都这么说了,那我就斗胆,说点粗浅的见解。说的不好,诸位莫笑。”
“罗里吧嗦的,赶紧说。”
柳云起道。
陈庸道:“其实嘛,我的观点很简单,就两点。”
“第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第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九如先生抚掌笑道:“小友说得好。”
柳云起轻蔑道:“好什么好,掉书袋罢了。”
“书本上的道理,若是如此直白的用在治国上,那只会让国家走向灭亡。”
九如先生道:“子观兄,此言差矣,小友说的那两句话,可是古圣之言啊。”
“你看,虽然给钱能让吐蕃、西夏等国安静几年,可他们拿了钱财,一个劲的展军事。十年前,我大燕军队面对他们,还有压倒性的优势。可现在,他们的军队已经可以对我大燕军队实现横扫。再容他们展下去,我大燕朝……危矣。”
柳云起道:“九如兄这话未免有些杞人忧天。吐蕃西夏,不过一群未开化的蛮人,他们只不过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不足为惧。”
九如先生出细不可闻的一声叹息,不再谈论这个问题。
“元杰,一个月后的南山诗会,你去参加吧。”
柳元杰顿时狂喜:“九如先生,小侄真的可以么?”
九如先生点了点头:“你之前给我的诗作,虽然还是略显平庸,但已经够资格去南山诗会了。”
“剩下一个月,你就潜心研究诗作吧。”
柳元杰起身,躬身一揖,“多谢九如先生,小侄定会努力,一定不辜负九如先生的推荐。”
杜秋生也急忙说道:“元杰兄,恭喜啊,你终于得偿所愿了。”
柳元杰握紧双拳,双眸亮,似乎看到了自己在南山诗会上大放异彩的样子。
距离成为大文豪,又进了一步呀。
“九如先生,小侄昨日又写了一诗,还请九如先生斧正。”
柳元杰趁热打铁,从怀中掏出一张宣纸,双手递给了九如先生。
九如先生接过,笑道:“那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元杰的新作吧。”
“岁岁冬来晚会灯,喧嚣弥漫满双门。忽闻何处竹笛曲,疑是仙来天籁声。”
杜秋生第一个鼓掌,大声叫好。
“好诗好诗!元杰兄,南山诗会上,你定会大放异彩!”
柳云起略有微笑,看得出来对二儿子的这诗还是比较满意。
“还算不错,但莫要骄傲。”
柳元杰最关心的还是九如先生的评价,见他没开口,有些紧张的问道:“先生,小侄这诗如何?”
九如先生还没开口,倒是旁边响起了另外一个讨嫌的声音。
“没啥灵气。”
柳元杰的眉毛顿时就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