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斜阳和乔云山的相识是比较早的。
在他毕业的第二年,通过韩文清的介绍,他认识了这个小他一岁的师弟,那时刚刚毕业的乔云山就有着年青人很难具备的一种沉稳,韩文清对此大加赞赏,说他遇事沉着冷静,考虑问题全面,因此不论遇到了大事小情,只要方便都要请教他。起初高斜阳也被乔云山的成熟和稳重所吸引,这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年青人来说,确是很难得的。可随着进一步的接触和长时间的共事,高斜阳慢慢现此人的成熟和稳重里隐藏了更多的心机……
尽管一有机会就会把酒问苍天,就会聆听他那像是久经考验的处事学,但无论如何却让你亲近不起来,总觉得在他语重心长的话语里,暗藏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的狡诈,这与他高斜阳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气慨是隔隔不入的。
后来由于乡校的布局调整,乔云山被调到了别的学校当上了校长,再后来又被调到乡政府借用,高斜阳与他的联系就越来越少了。这次为了现代化学校的创建,乔云山和王刚两人以副校长的身份进入了大洼地小学,这也是高斜阳和乔云山之间第二次在一起共事,用高斜阳的话说,是祸躲不过。而乔云山却因能够再次遇到高斜阳而兴奋不已,终于又在同一战壕里战斗了。
高斜阳心里明白得很,乔云山找自己请教问题,绝不是寻求帮助,而是在为将来推卸责任打基础的。这让高斜阳觉得乔云山有些讨厌,但有时碍于情面,也不得不往好处想,这给了乔云山一个错觉,误以为他高斜阳有勇无谋,于是便更加坚定了“高斜阳就是自己的挡箭牌”
这一信念。
艾锦云站在一摞档案袋前着呆,按要求现代化学校必须是小班化教育,即每班学生不得过三十二人,可现在的班容量最少的也有四十几人,多出来的人怎么办呢?从学籍里把档案抽出去吗?那这些人可就成了“黑户”
了,将来到了初中入学时也是个难题,拆班吗?可拆出来的班上哪去弄老师呀!艾锦云头疼了。她拨通了校长室电话,问沈定邦怎么办。
沈定邦告诉她,乡教办也正在研究这事,估计暑假以后可能会分来一批老师解决拆班问题。艾锦云听了,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许多,她放下电话,把学籍档案重新放到了档案柜里,既然暑假人员有变动,那就等假后再说吧。她看了看桌上的日程表,这两天要办的是社区联谊和资源共享的事,要德育处一同行动才好办,她想起了早上和高斜阳在楼梯上相遇的情景,禁不住又笑了。她抄起电话拨通了德育处。高斜阳正坐在电脑前为校园网站做着维护,由于网的原因,每份文档或照片都要上传很长时间,在不耐烦的等待中,他拿出手机打开记事本,刚想查看一下备忘,电话响了,任静拿起听了听,然后递给了他:“艾主任找您。”
高斜阳接过电话,清了清嗓子,装腔作势地问道:“艾主任,有事吗?”
艾锦云愣了一下,随即说道:“联谊校的事该办了,我们什么时候去城区走一趟?”
高斜阳想了想:“还是让校长亲自出马吧,他人际关系比较多。”
说完,放下电话出了德育处,正巧遇到了二次前来的乔云山,没等乔云山开口,高斜阳先行说道:“目录和日程表我都看了,大概就是那些,有几处我改了点儿,你去德育处找任静要。”
乔云山千恩万谢。
高斜阳没说什么客气的话,只是顺便问了问体育方面准备得怎么样了,这一问倒让乔云山刚才那一脸的笑容顿刻全消:“这的体育此前简直就是一片空白,体育教师连教案都没有,更别提什么阳光活动、体质测验等方面了”
。一顿牢骚过后,乔云山忽然贴进高斜阳的耳边问道:“听说这有一名体育教师自分来后就没怎么上班,有这回事吗?”
高斜阳长叹了一口气:“没办法,连乡教办都拿他没辙。好在影响不大,毕竟绝大多数人还是有觉悟的。”
乔云山笑了笑,没再说什么,去德育处找任静了。
高斜阳来到校长室,见艾锦云正在里面,转身就要出去。沈定邦叫住了他:“你来得正好,联谊校区的事你们都有涉及到,抓时间去一次第二小学,先协商一下,然后我们再安排个互动。”
高斜阳斜眼看了看艾锦云,向沈定邦点了点头,沈定邦嘱咐道:“把相机带上,留点资料。”
高斜阳答应着转身走了,艾锦云马上追了出去。
楼道里,艾锦云和高斜阳肩并肩在走着。“昨晚的事,对不起了。”
艾锦云小声地说。高斜阳笑了笑:“今早的事你就对得起我了?”
艾锦云捂住了嘴,可脸上的得意却没有掩盖住。高斜阳说道:“行了,你那两粒小黑牙我早就看见了。”
“你讨厌。”
艾锦云用她那袖珍拳头在高斜阳的后背上捶了一下,高斜阳指了指墙上的摄像头儿,示意她小心会有人看到,谁知艾锦云却若无其事地将双手倒背在身后,身体更加靠近了他。
高斜阳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就放下脚步,从教室的后门窗向里面望,韩文清正拿着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教具冲学生大声说着:“大家注意看,老师就要变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