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来得特别早,也特别寒冷。在被围困的常州城外群山深处的冬日黄昏,略略有些显得苍老的太阳,早早便隐于静默的群山之中了。
凛冽刺骨的山风,在群峰叠峦之间狂乱呼啸而过,一阵冷似一阵地直奔常州而来,常州城里的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冬天已经真正来临了,足足比往年早了一个月之多。
从常州城往远处看去,那黛青色的山岭之上,低矮的天空中,厚厚地笼罩着一层层寒风刮不去的层云,眼看着今年第一场大雪就要来了。
天色阴霾,山川静默。仿佛连老天爷都在替常州军民们担忧起来。
已经武装到了牙齿的燕国大军,在统帅孔智松率领下,大军经过一路急行军,日夜兼程,终于赶到常州城下,就地安营扎寨驻防下来。
带兵前来围攻常州的燕国大军统帅孔智松,特殊性十分凶残歹毒,同时不可否认地说,他也是一个有相当战斗经验和很强的军事知识的帅才。
他知道常州城的重要战略地位,是整个临安的门户。夺取了常州城,也就等于一只脚已经踏入了临安。所以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强行攻下常州。
驻扎下来之后,稍事休息的孔智松,便带着几名手下的亲信高级军官,到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常州城四周。
孔智松和一众亲信军官巡视了一圈,见常州城防相当巩固,如果使用普通攻城方式,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攻得下来。
孔智松,他同几名军官经过简短的商议后,他果断地作出了修筑和城墙等高的土垒来攻城的战略决定。
战略决定一旦做出,一向雷厉风行的孔智松,马上就下命令,通知部下前去驱使郊外的百姓,命令他们前来常州城外集中。
准备驱赶他们在城墙外筑起一座土垒。这是一面有缓坡,便于冲锋,另一边和城墙等高的土垒,他们意图借这个土垒用来攻打常州城。
附近郊外的大量的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少,都被凶残成性的燕军拉去修筑土垒。
这些大齐国老百姓们当然都知道,他们是被迫帮敌人修筑攻打自己人的工事,所以,没有谁会愿意卖力去干,土垒工事修筑进程显得相当缓慢。
狡诈的孔智松,就让手下的士兵用皮鞭和刀枪逼迫着,让修筑工事的老百姓们夜以继日地干着,好多人都几乎累得死去活来。
这是孔智松制定的一个相当恶毒的计划啊。要知道,他们正在修建的土垒距常州城墙很近,守城的宋军只要一放箭,便可阻止土垒的修建,但修土垒的都是自己的父老乡亲,他们怎忍心下手啊。
修筑土垒的工事的任务相当繁重和辛苦,有许多被刀枪逼着干活的老百姓,正干着手里的活,突然一下子就倒下去了。
有的可能是累死了,有的也可能只是晕倒过去了。可是凶残成的燕军士卒,却根本不顾倒下的百姓是死是活,就蛮横地让人把倒下去的人丢到土垒上,和上泥土,继续筑进土垒中去。
可以说,这座土垒的修筑,里面不知有多少累累白骨。当然更多的是记录了燕军将士的凶残和无耻。
等到土垒刚一修好了,迫不急待的孔智松,便指挥燕军将士们,借助土垒起了一轮又一轮潮水般疯狂的进攻。
守卫常州城的姚知府知孝和全城百姓,则下定了决心,要与常州共存亡。他们决心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让来犯的强敌留下累累的死尸和鲜血。
在知府姚知孝的带领下,英勇顽强的守城的齐军将士们,一次又一次打退了疯狂攻城的燕军士卒,他们苦心孤诣所修筑的土垒,并没能在攻城战中挥多大作用。
后来,迫不得已的孔智松,命人从其它地方调来了火炮,对准厚厚的城墙,开始一阵猛轰。
“轰--轰--轰--”
,火炮把坚固的常州城墙强行轰开了几个缺口,大量的燕军士卒们,借着火炮的滚滚浓烟的掩护,冲进去城里去了。
负责防守城墙的齐军及自愿组织起来的老百姓,在姚知孝知府的带领下,迎着冲上来的敌人,奋力上前,展开浴血苦战,最终将燕军硬压下去,又堵住了城墙上轰开的缺口。
常州军民正在同燕军浴血奋战的时候,张全胜带领的义军终于赶到了常州前线。
张全胜是个十足的小人,他既是贪生怕死之辈,又无将帅之才,又是个极端自私阴险的家伙。
当他见到蒋清扬的大军赶到苏州,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战争的残酷性,以为是他建功立业,流芳百世的机会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