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资深的燕军统帅,狡猾多智的孔智松,他深知自己这次所完成的灭掉大齐国使命有多么重大。
虽然大齐国已经投送了降表,纳表称臣,岁纳贡赋,但是他却连一点骄傲的意思都没有。作为一个在燕文帝身边的重臣,他已经伴随他快二十年了,深知什么是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同样,他更知道什么是功高震主,李广难封的前车之鉴,他心知肚明。他觉得自己是到了功成身退的时机了。现在应该找到一个可以完全替代他的人才,来渐渐替换下他,让他得以全身而退。
他看中的人就是蒋清扬,这个南方人有着与其它人绝不相同的气质和和其他人根本就没有的品质。
蒋清扬的能力,他已经领教过了,也就只有这样的人,才够资格获取燕文帝的信任,才可能完全取代成为燕文帝的左膀右臂,自己的退隐山林才有可能。
所以他并不因为蒋清扬的桀骜不驯而感到恼怒和愤怒,相反,他反而有些微微的得意,这点品质正是他所期望的和欣赏的。
如果蒋清扬也同吕文焕或林诗云之类,轻易就投敌叛国,那么在他眼中也就一文不值了,虽然他也会给他们高官厚禄,但那只是为了后面招降纳叛起个好的导引作用,如此而已。
他派遣大齐的降将吕文焕至临安府,带兵重新布置临安的警戒,因为吕文焕曾经是大齐国的重臣,临安方面对他有相当的好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孔智松也意图通过吕文焕向大齐沟通,他命令吕文焕向大齐朝的朝廷上下替他传话过去--
“齐国的三宫,早晚都必须由临安府迁往北都安置。请你们务必提前先做好心理准备。”
这里所谓的三宫,当然指的是--幼帝(历史上称为齐恭帝)、余太后(幼帝之母、齐度宗皇帝的皇后)、杨太后(幼帝祖母、齐理宗皇帝的皇后,齐度宗皇帝的母后)这三位。
实质上,之前一直在大齐朝廷上下,代表大齐国处理国事的杨太后,目前已经年过六十多岁了。不过因为以前养尊处优,身子保养得比较好,看起来也不过只有四十许的人。
现在大齐已经亡国了,她的精神世界一下子就完全垮塌了下来。对前途彻底绝望和对列祖列宗的愧疚,让她迅地衰老了。仿佛一夜之间,她的头全部变得雪白,连皱纹也刻满了头脸。
作为一个从大齐国权利顶峰上跌下来的女人,多年的政治敏感已经让她有了相当的觉悟,现在国家已经在自己手中灭亡了,她如果一旦随大燕国的军队前赴北都安置,此生就再也不可能回到临安府了。
杨太后早就已经被燕军软禁起来,偌大的一座皇宫,房屋不下千间,但她只允许居住在皇宫中的一间斗方小室之中。
不但她的衣食住行已经没有了任何自由,甚至就连贴身服侍她的宫女,在出入宫门时都要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都得要接受北燕派出的守卫人员严格检查和盘问。
她再也不能从外界获得只言片语,她也不能向外界传达任何指令,她完全被孤立和屏蔽了起来。
她的威严与权威,曾经在整个大齐国通行无阻,可惜的是,此刻的她的权威已经荡然无存,与一个普通的老弱病妇没有什么区别了。
甚至还有所不及,普通的老妇虽然没有什么权势与威严,但她至少还有行动的自由,至少衣食住行还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得自己作主。
此时小室的房门忽然从外面打开,一名合身甲胄的武将带着几名随从,昂挺胸地进到了室内。
犹如惊弓之鸟的杨太后,还以为前来的人是要来取走她性命的燕国人,不由得十分紧张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她定睛一看,还好,那人并非是燕国人,而是原齐国将领程鹏飞,后投降北燕的降将。杨太后的一颗悬到嗓子眼的心,这才又重新落回到了心里。
只要不是燕国人,大齐人我怕什么呀。老太太心里一下子就充满了威严与权威,根本就对程鹏飞不置一词,不言不问。
“别来无恙啊,谢-太-后。”
程鹏飞也有些目中无人的样子,老子现在可是大燕国的将领,不再受你这老太婆的气了,他有些大大咧咧地对杨太后说。
“喔,这不是程鹏飞吗?你此次进宫…。有。何。贵。干?”
杨太后故意拖长了声音,仿佛她此刻开始又拥有了了生杀予夺的大权,力量又重新回到了她原来衰老的身体里,只要不是燕国人,谁还敢不尊重我这个太后?
程鹏飞原本是齐国的一名守边将领,镇守鄂州大地,因以前带兵同燕国打过几场硬仗,在朝廷上下还算是小有名气的将领。
在孔智松大军杀到鄂州之时,程鹏飞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他竟然毫无抵抗地不战而降,将沃野千里的鄂州之地拱手相让与孔智松,让他兵不血刃地完全占领了这片军事战略要地,让大齐彻底丧失了在战争中的主动性,从此陷入了局部防御阶段。
不但如此,他居然还一路引领燕国大军向前进攻大齐领土来。更令人不解的是,他还一路悍不畏死地亲冒刀枪箭雨地攻城拔寨。
如果说他是怕死才投降的,那么他如此替大燕国卖命,为大燕军队能够顺利来到临安府,立下了汗马功劳,则是更加难以理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