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的早朝过后,高深莫测的杨太后叫左相林诗云、右相夏平安留下来说有要事相商,又特别说让蒋清扬也留了下来。
杨太后意味深长地望了望蒋清扬,沉默了一会。太后没有说话,当然是谁也不敢开口了。
蒋清扬心头如擂鼓一般,难道自己收容罗平安的事情,已经东窗事?虽然自己已经让冰洁将罗平君送走,但是自己也得好好应付,一个不小心,可能整个抗燕大业就会断送在这一件小事上面。蒋清扬在心底暗暗打着主意。
“哀家让罗平君押送前前丞相吴仁杏到琼州,可他竟然胆大妄为,违反敕命,自作主张杀害了前丞相吴仁杏。”
杨太后慢悠悠地开了口。
果然,太后一开口便直接切入主题,并不给二人说话的机会,她的语气虽慢,但显得怒气十足,根本就不容人辩驳。
“当然是要下令将杀人凶犯罗平君逮捕归案,处以极刑。左相林诗云察言观色地说。
“蒋爱卿的意思呢?你是怎么看的?”
杨太后转过头来,对蒋清扬说道,她的神色里好象有种猫戏老鼠的感觉。
“微臣的意思也是要将罗平君捉弄归案,交付给大理寺去审理”
,蒋清扬咬咬牙,只得硬着头皮说。
“好一个交付大理寺审理,哀家的意思是哀家要亲自审理此案,把他碎尸成段,替吴爱卿报仇雪恨,”
杨太后咬牙切齿地说。
“太后,此举万万不可,”
蒋清扬连忙抗声说道,“这么做显然是于理不合,于法不容,望太后三思啊”
。
“请太后三思,此举的确于法不合,老臣建议还是交由大理寺审理的好。”
夏平安慢条斯理地说。
“好吧,那么抓住他后就交给大理寺去审理,我就不信,大理寺敢徇私枉法,不杀掉罗平君替吴相报仇。”
太后退让了一步。
“不过,据说犯人早已逃逸无踪了。”
夏平安如此回答太后。
他也知道太后正是用人之际,算准了太后此刻是不会对蒋清扬怎么样的。此时太后拿这件出来说事,不外就是敲山震虎的意思。
其实,他本人也是恨不得杀死吴仁杏。罗平君替他扫清了这个障碍,当然是不希望真的把罗平君捉拿归案。
“罗平君逃掉了。就没有办法吗?去追,多派些人去,去把他追回来!”
杨太后有些生气了“如果无法生擒,就将他就地格杀了,他的把级给我取回来。”
“谨遵懿旨,臣等这就前去办理,臣等告退。”
左右相和蒋清扬三人马上诚惶诚恐地拜伏在地。
于是三人便先后叩谢过后,依次鱼贯退出朝堂。
出到朝堂外面,夏平安偷偷地对蒋清扬挤眉弄眼地一笑,似乎有些意味深长。
蒋清扬知道,这是夏平安故意在向他示好,提前抛出的橄榄枝,就看他蒋清扬是接还是不接?
要依蒋清扬的为人,他是根本不会同夏平安这样的人打交道的。夏平安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当然很清楚。
夏平安于年轻的时候,曾经因为卷入朝廷的政治斗争失败,他而被那批政治斗争的胜利者处以流放之刑,配到了边远地区服牢伇。
后来新皇帝登基时,大赦天下所有人犯,夏平安才得到了赦免,重新有机会返回到临安。
后来夏平安参加科举考试中了举人和进士,虽然比蒋清扬晚了七年,但是就他的年龄而言,他应该还比蒋清扬要稍微年长一些。
夏平安因为他本身颇具才能,被四处拉拢人才的吴仁杏看中。
吴仁杏将他收留在自己身边,充任他的门客,替他处理政务和国朝政事务。
夏平安他有着强的观察办法,察言观色的能力受到了吴仁杏极大赏识,他被吴仁杏任命为纳言。
夏平安从一个门客的身份,转变为大齐国朝堂上的一名官员,虽然是一名不大的言官,但他从此在大齐官场上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一直做到宰相的高位。
可以说他夏平安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切,都是吴仁杏给他带来的,如果没有吴仁杏,绝对没有他夏平安的今天。他夏平安至少应当知恩图报才对。
但是夏平安这个善于见风使舵的家伙,为了在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什么恶毒的事都能够做得出来。
就在见到吴仁杏对于燕国的外交与军事上完全失败后,夏平安便立刻弃吴仁杏而去,转而投向了弹劾吴仁杏的阵营,并企图置他于死地。
从此点可以看出,夏平安便是个典型的忘恩负义而且阴险狠毒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