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流逝,窗外月色渐渐西移。
终于,在夜深人静之时,朱标放下了手中的羊毫笔,看着面前完整的总结报告心里一阵满足。
第二天清晨,朱元璋醒来后就径直地前往御书房。
待看到朱标一夜未眠地赶出这份报告文书时内心是即喜悦又心疼啊。
“标儿啊,此事虽然重要,但是你也不用这么赶啊,前几日那葛文武才刚刚给你诊断过让你要好好休息,你怎么又这样拼呢。”
朱元璋生气地说道。
朱标则是平静的回复:“父亲你也知道此事较为重大,我身为太子理应全心全意地对待,怎么能因为一点身体原因就拖沓呢。”
朱元璋欣慰地看着朱标:“好!不愧是咱的好儿子!你这个太子啊,绝对是有史以来最棒的!”
随后朱元璋召见了二虎:“去,请李善长和宋濂进宫。”
二虎立即领命而去。
李善长和宋濂是当时国内极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兼官员。
李善长以其治学严谨、品行端正而闻名,宋濂则因其博学多才、见识高远而备受尊敬。
朱元璋召见二人也是因为考虑到此二人的品性和能力非常适合商讨像土地改革这样的大事,毕竟昨日在讨论的时候喝了不少酒难免有些上头,今天正好让这两个能臣来仔细评判一下这项政策究竟可不可行。
当李善长和宋濂抵达时,朱元璋亲自将那份由朱标整理好的文书交给了他们,并注视着他们阅读时脸上微妙的表情变化。
“这时昨日咱与两位王爷共同商议出的一项土地改革政策,此次土地改革涉及到‘摊丁入亩’与‘开放商路’等方针。”
朱元璋缓缓说道:“此等政策非同小可,关系到我大明未来数十年甚至百年之计!希望二位爱卿可以仔细斟酌。”
李善长和宋濂认真阅读着文书内容,并不时交换意见。随着阅读的深。入,两位官员的眉头逐渐开始紧锁,他们深知这份土地改革计划将会对大明王朝产生巨大的影响。
摊丁入亩、开放商路……每一个提案都牵动着千万百姓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富强与否。
“善长先生,你觉得此改革之计可行吗?”
宋濂微微侧头,询问身旁的李善长。
李善长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宋先生,此改革虽有其风险,但其中所提出来的方针确实是解决当前农民民生之良策,若能妥善执行,必能让我大明国力更上一层楼。”
宋濂点了点头:“我也是这般想法。只是此事涉及甚广,我们需要做好详细规划,并预防可能出现的反对声音。”
他们都是国士之才,深谙治国之道也都明白自己的圣上是什么脾气,既然传唤来时已经把文书报告准备好,那就不是来询问他们是否要实施,而是让他们两个想办法完善实施的方法。
转过身来,两人齐齐向朱元璋行礼:“臣等现已通读完,此政策实乃旷古绝今!我二人必将为此政策的实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元璋站在高高的御座上俯视着二人,听闻他们愿意支持新政策推行,朱元璋心中不由得感到雀跃。
“看来咱的威严还是对官员有用的嘛。”
朱元璋的心里想到。
“好!有你们二人相助,朕就放心多了。”
朱元璋满意地说道,“你们二人可有什么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