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梨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有风吹过来,她身上的燥热被抚平。
拆开了信封,是报社的回信。
【尊敬的兴华报社读者,您好。
本报社最近正在安排采访有思想的新青年,宣传新风向,敬请期待新栏目的稿件,我们会努力继续改进。】
姜书兰凑了过来,沈梨把信的内容给她看。
瞬间明白女儿的意思,姜书兰佩服:“我就知道我女儿机智!”
沈梨收起了信,她确实很期待。
*
周五,沈梨刚从大院里出来,就听到了外面敲锣打鼓。
“老刘媳妇,我女儿可是以后未来的大作家,这是你距离她最近的机会了,你确定不去看看?”
沈永德趾高气昂,恨不得把头扬到天上去。
刘大婶一脸嫌弃,“我没时间,你还是找别人吧。”
去看沈安柔,还不如自己找点儿事儿做!
沈梨看了他一眼,沈永德目光炯炯。
他今天特意换了一身新衣裳,整个人的精气神儿都好了不少。
“你就不用去了,你处处不如你妹妹,今天这么光彩的日子,你过去了也是给你妹妹抹黑。”
沈永德的目光落在了沈梨的身上,摇了摇头,心里嫌弃。
到底还是要养在自己身边,沈梨从小就在乡下长大,一股子乡土气息,没城里内味儿,关键时候上不了台面。
沈梨余光撇了这蠢货一眼,不予理会。
沈永德伸出一只手,心里堵着一口气:“你,你——”
“老沈,记者都已经到了学校了,听说今天就要宣读你女儿的文章,你不过去看看?”
远处,邻居老王骑着自行车过来,一只脚蹬在地上,一副看热闹的姿态。
沈永德一直洋洋得意自己的女儿是个作家。
是骡子是马,今天就知道了。
沈永德来不及和沈梨计较,放下了手里的锣鼓,“对对对,我高兴的都忘了时间,我得赶紧过去,省得到时候柔柔看不见我紧张。”
看他脚下生风的离开,沈梨的目光耐人寻味。
沈永德匆匆赶到学校的时候,学校的操场上已经人满为患。
不少人都过来凑热闹,听说今天会有记者过来,沈永德还剪了头。
潘洁躲在人群里,眼含热泪。
自己的女儿就是优秀!
和沈梨比起来,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