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岩和张檬对这些家庭琐事接不上啥话,倒是陈婕和段玉珍、唐喜凤聊得很热乎。
段玉珍也关心陈婕的感情问题,听她说想着考大学一直没谈对象,就说:“如今你也如愿考上学了,感情的问题也该提上日程了,别耽搁了,女的就这几年好时候,过了年纪再说对象都难了,好的早就被人调去了,到时候,提起来的不是有问题的,就是丧偶、离婚的二茬子,进门给人当后娘可不是闹玩的……”
这话说的,好像已经看到陈婕要去给人当后娘去了,李红岩和张檬听得都尴尬地要逃走了,偏偏陈婕听得很认同,一边听一边直点头附和,李红岩和张檬都有些三观被刷新了的感觉。
到了食堂,有一个窗口卖葱油饼,一斤细粮加一毛钱菜票。陈婕、段丽珍和唐喜凤都不去,李红岩也有些舍不得,但还是跟着张檬一起过去了。她实在不想听那三个的对话,简直比她老娘的思想观念都陈旧。明明都通过自己的奋斗考上大学,前程可期了,却话里话外都是自轻自贱的思想,好像不找个男人就没办法过日子一样。
这天的太阳好,天气晴暖,李红岩和张檬打了饭菜也不回宿舍,就找到食堂前大礼堂的台阶上去吃饭,这里向阳避风,初春的太阳光晒着还挺舒服的。
吃了饭,两个人这才优哉游哉回宿舍。看到,宿舍里只有唐喜凤和段玉珍,两个人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在休息,李红岩和张檬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上床午睡一会儿,李红岩探头看一眼张檬的闹钟,两点多一点,她也不下床,把皮箱放在床上,拿了纸笔给家里写信。
本来没觉得多想家,但是写下‘爹娘’两个字后,突然眼圈儿一红,差点儿落下泪来。
缓了缓情绪,她继续往下写,一边盘算着时间,大哥差不多到县城了吧?带了那么多处理品还有两大堆书,大哥一个人也不知道怎么弄回去的……唉,是她考虑不周到,让大哥受累了。
信写到一半,楼道里传来喧哗声,听到有人敲门说话,有男生有女生的,李红岩也没在意,没多会儿,她们宿舍的门也被敲响了。
唐喜凤住在门口的下铺,听到敲门声,起身去应门,一开门,门外站着三四个学生,有男有女的。
为一个梳着齐耳短的女学生问:“请问你们有青市的吗?”
李红岩在床上向她摆手,唐喜凤就说:“没有。”
那群人就走了。
不多会儿,又有人来问有鸢城的吗?唐喜凤就说她是,那些人很欣喜地拉着唐喜凤出去了。
经过两拨之后,李红岩等人也弄明白了,这些人是学校的在校学生,是他们之前入校的师哥师姐们,延续传统到新生宿舍楼找老乡的。因为第二天下午,新生基本都已经报道了,人比较全了,而新生报到的两天中,新生宿舍楼是不限制进出的,男生也方便进来。
接下来,她们几个充分体会了一把各地老乡的热情,人走了一拨又一拨,省内的是各个地区会老乡,省外的则是一个省(直辖市)会老乡。
正热闹着,陈婕回来了,原来她老乡来的最早,她跟着老乡们跑了一圈,在新生中找了四个老乡,去校园中逛了一圈,互相认识了解了一下回来了。
一回到宿舍,陈婕就很高兴地给舍友们介绍:“我给你们说啊,老乡们来找你们就去啊,和老乡们搞好关系,平常有事都能互相照顾,而且,放假回家,坐火车都能帮着些。听说,每次放假挤火车,都是男老乡帮着买票,然后还帮着女老乡挤车,要不然挤不上去呢。”
听她这么一说,本来不咋感兴趣的段玉珍都连连称是,张檬和李红岩也一起答应着。
正说着,惠丰地区的也来找老乡,李红岩就下床出去认识了一下。
来了三个老乡,一个75级的老大姐姓周景梅,两个76级的男生,赵海港和幕峰,他们都是推荐的工农兵大学生,看到李红岩小小年纪,初中毕业就考上大学,自然赞叹夸奖了一番。
李红岩还以为需要跟着出去,没想到周景梅说了,他们找了一圈,找到四个新生老乡,一个地区的,另外三个是各县的,周景梅说今天就是认识认识。还有一个75级一个76级的老乡有事没能过来,过几天,找个星期天他们找个时间聚一聚。
看着三个人挥手告辞,李红岩也只能这样,跟着送了几步,将他们送到楼梯口,看着那三个人脸上的笑容真诚了不少,也不知道是不是她想太多了。
吃晚饭的时候,邱淮雨和王菊芳也回来了。
王菊芳倒是说话挺随和的,邱淮雨就有些高高在上的意思,穿戴用具都是高级货,还特别爱指使人。不过,除了陈婕,其他人也没有听她叭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