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秦始皇发明的东西 > 第76页(第2页)

第76页(第2页)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做樊须。这个樊须呢,平时对种田种菜比较感兴。有一次,他向老师孔子请教种田的问题,孔子回答说,我不如老农。樊须又请教了种菜的问题,孔子又回答说我也不如那些种菜的老菜农。樊须走了后,孔子有点生气,就说,“小人哉,樊须也。”

  【这里的小人当然不是指品格上和道德上的奸人,而是说,眼界小,见识小。】

  【其实站在孔子的角度也不难理解,你拜我为师肯定是跟着我学习治国育人的理论,结果却来问怎么种菜和种地,而且问了一遍没得到答案又问第二遍。那孔子觉得他执迷于这些小道,却反倒弃读书大道为不顾,生气之余骂他是小人,这也很好理解,对吧?】

  董仲舒点点头,的确是。

  这则故事出自《论语·子路篇》,孔子的确不善农桑,让樊须不如去请教老农,这也是符合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一贯看法的。

  而且,他在说樊须小人之后,其实还说了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他认为居上位者,只要做到礼仪周到,道义诚信,那自然会有民众前来归服,为什么非得要自己执着于种地呢?

  种地的事情就让擅长种地的老农们去做就好了嘛!

  糟了。董仲铎想到这里,颖紧眉头,大概已经知道后世之人会怎么来看这句话

  全国总到达里,认系,自大,人做口经知道后世之人会怎么来看这可话。

  但这段话真的并不是孔子鄙薄农人,而是每个人所处地位看待角度的不同。

  他是想要将樊须往上位者来培养,那自然会对他的行为叹气。

  董仲舒也长叹了口气。

  他内心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只要将一个人捧上圣位,那他的话似乎天然就变得是正确的,甚至有可能无视当时的具体语境。

  如果后面真的独尊儒术的话,这个局面似乎无解。

  他又觉得气愤。要是后世的酸儒们在他面前的话,非得拿大戒尺抽他们不可!

  孔子还说“有教无类”

,你们怎么不学学?!非得在这儿盯着一字一句抠字眼来理解?

  脑子有包吗?

  【但后面,当儒家把孔子捧为了圣人,将他的话定为不可违逆不可质疑的圣言之后,这件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孔圣人都说种地种田是“小人”

所为,不是君子所为!那我们这些读书人当然要离这些事远一点,免得被看成是“小人”

。】

  身穿长衫如瘦高竹竿的书生从田间经过。

  他似乎是闻到了什么臭味,掩起衣袖遮住口鼻,眼中露出嫌弃和轻视之色。

  有在田里耕作的农民向他打招呼,他罔若未闻,直冲冲的就走了。

  到了播种和收获的时候,他的家人在田中忙碌,从早到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