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一众大臣面面相觑。
范侍郎说:“总感觉今日大殿上生的一切都是皇帝授意的,或许后面的事才是今天的重头戏。”
柳御史难得的表示赞同,他目光落在肃王和肃王妃身上,说:“也许这才是肃王夫妇出现在大殿的真正原因吧。”
于是在大臣们惊疑不定的目光中,李少禹和李云璟一左一右搀扶着李老夫人入了大殿。
在看清李云璟样貌时,大殿之内只剩下众臣倒吸冷气的声音~
在6舟身边站定,李云璟微微侧身,让李老夫人可以清楚的看到赵崇裕。赵崇裕似有所感,他微微偏头看着李老夫人,她浑浊的眼透着长辈的怜爱和慈祥。
这是他的外祖母啊,赵崇裕抖了抖唇,用极低的声音喊了一声:“外祖母。”
李老夫人未及说话,双眸便被泪水浸透。她颤颤巍巍的应了一声,目光停在赵崇裕身上,怎么都不愿移开。
他们兄弟俩真的很像啊,很像她的慧娘。
赵崇裕喉结滚动,但他知道此时尚不是相认的时候。他艰难的移开视线,缓了缓情绪,开口说道:“今日在清正殿,朕要为生母李贵妃,讨个公道!”
第273章
平地一声惊雷。众朝臣惊愕的看着赵崇裕。
李贵妃的儿子不是死在冷宫了么,怎么会是当朝皇帝!
坐在大殿上许久不曾出声的肃王夫妇这时站了起来。肃王先是向众朝臣微微颔,然后拢着袖子站在台阶下,说道:“皇上并非我和王妃之子,乃当年先帝托孤于我二人。先帝后期,身体每况愈下,刘曹把持朝政,刘后执掌后宫,宫中人人自危,先帝处境艰难。李老将军被诬谋反,先帝无力回天。刘贵妃又逼迫先帝,先帝无奈之下,只得将幼子托付于我夫妇二人。”
回想起当年那段岁月,皇权旁落,连皇帝也不过是个摆设而已,肃王忍不住红了眼眶。
赵氏皇族子嗣凋零,先帝之子接二连三夭折,李贵妃有孕时先帝欣喜非常。然而后来却被韩太医诊出此胎为双胎。皇族之中最忌讳双生子,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择一保全。
李贵妃生产时,李家军已在前线全军覆没。当时李家长媳也即将临盆,得闻噩耗,一尸两命。李家老太君刚迎回丈夫和儿子的尸骨,又要料理长媳和长孙的后事,早已无暇他顾。李贵妃在宫中艰难支撑,终究难逃刘氏算计。
原本先帝隐瞒了李贵妃双胎之脉象,但刘氏在后宫眼线众多,此事仍被刘氏察觉。不过刘氏心里清楚,双胎不被皇室所容,所以他们当初并未有所行动。因为胎儿落地,自有皇室宗亲处理此事。两个孩子,只能保下一个。所以他们致力于对付李贵妃,只有李贵妃死了,留下一个孱弱幼子,还不是任由他们厝边揉圆。
如今回想起来,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如果当时刘氏便插手,只怕两个孩子,一个都保不下。
“……先帝也察觉到刘氏的异常,在李贵妃临盆前密召本王入宫,定下瞒天过海之计,在李贵妃诞下胎儿时,将那个本该被溺死的孩子交给本王带出了宫。之后本王便携王妃到密山修养,对外谎称王妃安胎。待满十月后,方才带着那个孩子回了京城。本王不在朝中任职,和朝臣来往不密。王妃产子也只摆了几桌而已,并未引起过多关注。府上人又都是信得过的,所以从未有人知道这个孩子那时已经两岁了,根本不是王妃所出……”
肃王请出先帝圣旨,群臣忙跪迎遗诏。
“……刘氏,乱臣贼子,祸国窃国,罪大恶极。朕大限将至,又受制于奸佞,愧对列祖列宗。无奈之下,托孤肃王,代为抚养。今留此遗诏,传位于皇四子崇裕……”
赵崇裕听着圣旨里的内容,唇畔露出一丝嘲讽笑意。如若不是自己走到今天这一步,如若不是刘曹势力倾颓,所谓先帝的圣旨也不过是一张废纸罢了,谁会在意呢。甚至如果当年肃王就拿出这道遗诏,恐怕早就被刘氏除之而后快。
可却也正是因为这份毫无意义的遗诏,才让他有了一个光明正大的身份。
他是先帝和李贵妃之子,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而不是刘氏老妇迫于形势召进宫的摆件。
6舟忽然拉住了李云璟的手,他用指腹轻轻摩挲着师兄略有些粗粝的掌心,原来当年先帝选择保全的是赵崇裕,师兄才是那个被放弃的孩子。当时的后宫有多危险先帝不会不知道,一个失去母亲和母族庇佑的皇子,就像水中浮萍,经不起半点风浪。如果不是李祖母,师兄只怕早已不在这个世上了。即便6舟心里清楚,这一切都不是两个孩子可以左右的,但他就是忍不住心疼师兄。
李云璟感受到掌心传来的温度,回握住6舟的手,余光落在6舟线条分明的侧脸上,微微露出一丝笑意。他有师弟,真好。
李老夫人也是回京之前方才知道先帝心中早有打算。也或者当时的先帝并不相信李家能保下阿璟。毕竟当时李家已为庶民,而刘家势力如日中天。待刘家腾出功夫来,必定要将矛头对准李家,到那时恐怕就是李家的灾难了。所以先帝将阿璟交给李家,也等于是放弃了阿璟。
她想,她此生做的最明智之举便是举家搬迁到溪山村,让阿璟有了好先生,好师弟。在许久之后的某一天,四郎赴京赶考,阴差阳错的让阿璟和皇帝相逢。如若他们还在太原,终日和李家那些族亲争权夺利,阿璟也会变得自私狭隘,潦倒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