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南京的腾煎饼,一张面皮,一个鸡蛋,有良心的放点土豆丝、海带丝,再给你点生菜填充一下,显得煎饼大一些。
好多地方就是一张面皮,打个鸡蛋,放点酱,再放上一张薄脆,两页生菜,看上去寒酸无比,价格却不少收,五块八块的收钱。
这要拿来跟赣榆的腾煎饼相比,那都是弟弟,简直就是在骗钱,那都是丐版腾煎饼。
我身为南京人,还是觉得北方的食物更加丰富一些,这个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就是北方是粮食的主产区,就地取材的食物,运用起来更方便,花样也就会更丰富,量也会更大。
赣榆的腾煎饼里的菜不仅内容丰富,菜量还大,白菜、胡萝卜、韭菜、西葫芦、鸡蛋、火腿肠,这些菜加到煎饼里,可想而知得有多好吃。
小雪说,来到苏北,才知道吃的东西可以这么好吃,内容可以这么丰富,关键是价格真的好便宜。
而且吧,赣榆人的口音真的好独特,有点类似山东口音,但又有所不同,口音没有那么重。
与市区的口音相比,也是一点瓜葛没有,就是完全独立的语言体系。
我说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的饮食,当地的气候,当地的地形,都决定着一个地方的人文与风俗,所以走到哪里都会有当地的地方特色,这是好多因素决定的。
“那我们吃了当地的美食,会不会就能讲当地的话了?”
小雪吸溜着糊涂,很是认真的反问道。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当年学英语,我经常去吃肯德基与麦当劳,英语依然一塌糊涂。”
语言是个长期的进化过程,当你生活在那种文化氛围里,有那个语言环境,你不用刻意去学,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你就会说了。
我们其实好多时候都是凭空想象的学习,想当然的就以为人家那里是什么什么样的,你的认知决定了你永远也体会不到别样的生活方式,你总会拿自己知道的去对标别处的文化,以为你所处的环境与他人的是一样的,其实现实跟这肯定完全不同。
小雪知道我说的意思,其实她那么说只是开玩笑。
我们听着当地人跟这稀粥叫“糊特”
,跟煎饼叫“煎沫”
,能听懂,就是口音很独特。
能听懂,你却不会这么表达,更模仿不出那种独特的语言味道,就是很奇妙的感观。
我们与周围人交流,我们想更多听一些这样的话语,感觉很好玩,他们有时候说着说着也会被我们带跑偏,说起当地人口中的普通话。
其实我想说,他们的普通话,一点不普通,是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当地人称之为“盖普”
,就是赣(gai,四声)榆普通话。
我们也跟着学了一点当地的话,就是一些词语用当地语言的说法。
比如说:“这小丫嫩俊(zun四声)的!”
还比如:“这小伙嫩帅的!”
还有,“哈糊特,吃煎沫,就老咸菜,抠好吃了。”
我与小雪学了半天,嘴都瓢了,口音都跑偏了,还是没有说出当地的味道。
与一屋子大半的小学生在一起吃饭,是非常热闹的,一旦有了什么话题,小孩子们总是乐于参与进来。
询问我们是哪个中学的,我说我们都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他们根本不信,说我们一定是逃课出来谈恋爱的情侣,问我们怕不怕被老师抓到?
我说小孩子懂什么谈恋爱的,要好好上学,别好奇这些乱七八糟的,长大了你们也会经历的。
小孩子憨笑起来就很可爱,有的男生还被讲害羞了,有些脸红。
当然也有胆大的,问我们有没有牵过手,一个小胖把两个大拇指抵到一起,上下弯曲,还对着我们不停地挑眉坏笑,小表情很是到位。
“啥意思?”
我问道。
一个瘦一点的小孩子抢答道:“就是亲亲!”
“我了个去,小孩子懂什么,电视剧里的镜头看多了吧,咋什么都敢问了。”
我都有点给这帮小学生整不会了,太敢问了。
我接着说道:“要好好上学,别老关心大人间的这点事。”
现在的小孩这是不得了,比我们小时候懂的多得多,关键是敢讲,思想更开放,不知道家里大人都知不知道他们的想法。
付了钱,我与小雪几乎是落荒而逃,再问,老底子都要被这帮孩子问个底朝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