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是她们家,就是她们两个的娘家都是与有荣焉到哪提起苏家,那也是都得给一分面子的。
周家麦子昨天已经收拾好了一大半只剩下一部分没杨扬场了,今天一上午也都整利索了,就剩下麦杆子和麦穗上碾出来的麦糠没拉回家了。
不过这些都不是要紧的活,多咱往家拉都赶趟,哥几个再加上几个孩子有收拾场院底子的,有赶着牛车往家里拉麦子的,一上午就收拾利索的了。
大家回来正赶上饭菜也都做好了。
两个丫头都洗了手帮着往桌上端着菜,周家哥三都洗了手进屋,大哥俩先跟苏家众人客气了几句,然后都坐下一边跟苏家父子唠嗑,一边等着菜都上了桌好陪苏家父子喝几杯。
周家今天男人们一桌,男人这桌是由周家父子四人陪着苏社父子两个喝着酒,气氛却不如女人这桌活跃。
因为苏家父子是夫子没有种过地,对庄稼地的活是一窍不通,周家父子除了老三周长河以外父子三人多少也读过书。
但是这些年早都就饭吃了,在学问上说是一窍不通也不为过。
所以两家男人们根本没有几句能唠在一起的话题,除了说些家常话就没啥可说的。
再看女人们这一桌就非常热闹了,两个老太太变着法的说起育儿经来,周家老大媳妇梁芬老二媳妇李杏和苏城媳妇有时还插上一嘴。
苏锦一边忙着帮着两个小侄女侄子夹着菜,一边笑着听着她们说的那些育儿经验。
老杨氏还时不时的给苏母夹几筷子菜:“嘴上说着亲家母多点吃菜,这一桌子菜不吃都剩下了,外屋盆里还有很多,那样菜都做了不少,你们娘几个可不行装甲,都多吃点。”
说着话老杨氏也给白小菊夹了一筷子红烧肉,然后又对苏锦说道:“小锦你看那个顺口多吃点。”
苏锦应着说:“娘你不用惦记我,我那样都没少吃,你和大嫂二嫂也都多吃点,你们忙前忙后的都多吃点。”
说着苏锦也给老杨氏和两个嫂子各夹了一筷子菜。
没等老杨氏和老大媳妇说啥,老二媳妇接话说道:“小锦你看你说的有啥忙的,苏叔婶子和大兄弟两口子能来咱家,那是咱家的荣幸,我们欢迎还来不及呢。要是苏叔和婶子能天天来,天天这样忙乎我和大嫂都愿意。”
老大媳妇也迎合着说:“那可不是。”
苏母婆媳一看现在周家两个如埋和老杨氏和苏锦相处的都不错,心里也宽慰不少。
随后两个亲家母说话唠嗑看着都亲近不少。
由于桌子坐不下那么多人,周家几个孩子在灶房把饭菜放在锅台上,坐着的是用几块土砖垫着上面放着一块长木板,孩子们就坐在木板上吃着饭。
这种情况在屯子里是普遍的。家里来客人桌子凳子坐不下,家里的女人孩子就这么将就着吃一口。
饭后老周家爷四个陪着苏家父子喝着茶闲聊着。
苏家婆媳由老杨氏陪同去了苏锦住的西厢房,到了西厢房老杨氏先陪着苏家婆媳说了两句话,就找个油头出去了。
留下苏家婆媳和苏锦说说心里话。
看老杨氏出去了,苏城媳妇先问苏锦说:“小妹恭喜你了,这回你可算苦尽甘来了,这回你怀上了你婆婆再也不会给你脸子看了。”
苏母也跟说:“是呀,以前你不说在婆家过的是啥日子,想想这些年你不能怀上孩子,你婆婆也不会给你好脸子看,这几年可苦了我闺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