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毫米的射炮也在朝着沙俄军队中射着炮弹。
“散开,快跑!”
无论哥萨克骑兵多么训练有素,其实都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装甲列车呼啸而过,留下一地血肉。就在哥萨克骑兵惊魂未定的时候,又一列装甲列车,沿着他们右后侧的方向呼啸而来。
重机枪扫射,射炮开火。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过去,这支哥萨克骑死伤过千人。
“快跑!”
幸存的哥萨克骑兵急忙跨上战马,朝着来的方向逃跑。结果,他们身后又响起了尖锐的炮击声。
这个环形铁路,采取双并线螺旋状布局。十六辆装甲列车,一次次朝着沙俄军队阵中呼啸而去,每一次都在沙俄军队阵中掀起阵阵血雾。
“救救我,我不想死……”
“不要扔下我……”
“该死的鬼东西又来了,快阻止他们!”
沙俄军官的命令,这让些沙俄士兵简直欲哭无泪,怎么对付装甲列车?
答应其实并不复杂,用炸药炸断铁轨,或者是用大炮轰击?
要知道此时的装甲列车,只有一层厚约二十毫米的钢板,实心的炮弹足以轻松击穿。可问题是滑膛炮的命中率太差,打固定目标都依靠随缘,更何况是运动目标?
十六列装甲列车,几乎每五分钟出现在沙俄军队阵中,将沙俄军队向包围圈里驱赶。
随着一圈圈扫射和炮击,包围圈里的沙俄军队越来越少。
要知道十六辆装甲列车,拥有十六门三七毫米的射炮,再加上一百九十二挺重机枪,那火力密度,可以自行脑补。
也不是没有人想过想朝着相反的方向逃跑,关键是这两拼环形铁路就像摊鸡蛋煎饼,八列装甲列车是从里往外,八辆装甲列阵是从外往里打。
结果就是在方圆五十公里的范围内,都是装甲列车的打击范围,哪怕是奔跑得最快的骑兵,也不可能在短短五六分钟的时间内跑出十几二十里。
“别打了,我们投降!”
事实上,投降也没有什么用处,现在的明军根本就听不见,他们就算听见了也没有用,因为听不懂。
这已经不是在战斗,而是一面倒的屠杀。
从装甲列车的出现开始,沙俄军队的伤亡就呈直线上升,很快那些沙俄军队就学乖了,他们爬在地上,装起了鸵鸟。
但凡站着的沙俄军队士兵,很快就遭遇装甲列车的扫射,就像剥开的洋葱一样,被一层层消灭,屠杀……
很快雪原就变得了殷红的红色,说是血流成河也不为过。
“将军,巨兽出笼战果出来了!”
“怎么样?”
“在短短半个时辰内,至少有两万沙俄军队死伤!”
“什么?”
戚元弼有些难以置信。
他急忙接过汇报。
此时,他悬着的心总算放进了肚子里。
机动防御成功了!
也就意味着,大明将来在投入少量的部队就可以防御大面积的区域。
战斗持续进行,沙俄军队在每分每秒中迅被射杀。
此时的沙俄军队已经全面崩溃了,他们朝着铁甲列车疯狂的大骂:“混蛋,你们看清楚,我们投降了,投降了……”
第八九五章试验火炮
鼎五年的这场乌拉尔战役,仅仅开始一天就决出了胜负,沙俄军队突进大明境内的十余万军队,仅仅逃出来一千一百三十九人。
另外在这场战役中,沙俄损失了七万九千余匹战马,两万三千余匹驽马,其中包括一百零九门火炮,两万一千五百余支火枪,冷兵器若干。
这是沙俄自己统计的战报,对外公布的可不是这样,他们声称在这次进攻战役受到了大明军队的优势兵力埋伏,受到了小挫,近万人马损失,造成了五六千明军的伤亡。
事实上,明军这边共计三百八十七人伤亡,直接阵亡五十七人,伤重不治或感染阵亡七十二人,共计阵亡一百二十九人,约三十八人属于重伤残,轻伤员二百二十人。
其中阵亡军衔最高的军官是九四团中校团长兼旅参谋长陈浩祥,他是前线指挥战斗,被猎犬炸药包炸塌前线指挥部,与其同时阵亡的包括四名参谋和两名通讯员。
当然,取得的战果就非常可观了,俘虏一万七千余人,缴获战马七千四百余匹,毙敌八万三千余人,缴获火枪约两万支,刀枪冷兵器约七万余件。
作战分析会议上,大部分伤亡是被沙俄军队的猎犬或狼群炸药包炸伤的。为此,大明决定在铁丝网的基础上,设成网状铁丝网,避免类似的悲剧生。
随后,乌拉尔战役的详细情报就汇聚完毕,送给了全旭。
全旭看着战报,有些感慨。
说起机动防御,很多人都认为二战期间的德国曼施坦是机动防御的大师,也有人认为这个防御理论是德国人明的(详见远征士兵决战第三帝国)事实上呢,这种机动战法,最早出现在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手中。
刘裕在义熙五年(4o9年),刘裕北伐南燕时,以及义熙十二年以近27oo名步兵破魏军3万多骑兵,从此却月阵名扬天下。其实这里面就包含了机动防御的理论和实践,在北征南燕的时候,他采取车阵正面防御,游骑侧后防御的方式,让燕军毫无头绪,后来对魏国作战的时候,更是以车、步、水、骑四种兵种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