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景员外和他的小夫郎夸克 > 第58页(第1页)

第58页(第1页)

  这一上午已经帮了大忙了,下午景家自己就可以了。

  中午也是因为要腾出来人手在试吃点招揽生意引流,而且今天第一天做生意,一开始有点手忙脚乱,后来其实就好多了。

  下午,三点半开了门,依然是景逸在柜台算账收银,厨房的人换成了景母,她比景父做得快,更顺手,忙里偷闲甚至能坐椅子上歇一歇。

  景父带着景安在大堂里忙活,景舒自己在院子里玩,时不时给景母帮帮忙。

  一家人全上阵,而且镇子里下午的买卖没有中午那么火爆,镇子上一般晚饭都爱在家里吃,所以他们倒是也能勉强忙得过来。

  傍晚六点,景逸打算关门了。

  现在秋末了,天黑的早,六点开始就慢慢暗了下来,镇子上除了大酒楼大食肆以及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基本上都该关门关门,该收摊收摊了。

  因为做了一天的麻辣烫,所以晚饭定要换换口味,所以让斜对面的面馆送了五碗卤肉面来,又去包子铺买了几个包子,连汤带水的一顿饭,又舒服又满足。

  饭后一起打扫了大堂和厨房,洗了碗筷,景逸和景父仔细把窗户关好,门锁好。天就已经彻底黑了下来,景逸就拿着柜台的钱匣子跟大家回了后院。

  后院堂屋里,景父景母景逸三人围坐在桌子旁,为了方便对账,堂屋里点了两盏油灯。

  钱匣子摆在了桌子上,一匣子钱里,有铜板有碎银,不再像在码头做买卖时只能收到铜板了。

  激动喜悦的心情随着算账达到了顶点,就连景逸都有些惊讶,今天的总收入一共达到了五两三钱银子,扣除成本后的纯利润也能有个四两左右。这还是在八折优惠的基础上。

  想来,以后生意稳定了,每天的利润也能保持在四两往上,这还只是单一地售卖麻辣烫,其他饮料小吃啥的还没有上架呢。

  第35章继续做生意

  “大儿啊,咱们挣这钱没问题吧,我怎么觉得心里那么不踏实呢?”

  景父高兴过后,又有些担忧。

  面对着一天五两的营业额,觉得心里虚的很,感觉也没做什么啊,怎么就挣了这么多了。

  “爹,您踏踏实实的,这都是咱们劳动换取,跟您种地没啥区别。”

  景逸安慰了景父,他还是挺理解景父这种想法的,老实勤恳的庄稼汉猛地有了个挣钱多的途径肯定不踏实。

  不过景父的担忧也提醒了景逸,关于商籍这个问题,他不能掉以轻心。

  他记得之前闲来无事的时候去镇上书店看过大源朝官版的律法书籍《大源律》。

  里面提到如果做生意年利润在一百两以上,连续过三年,那么官府就会在第三年缴税时作为提醒,然后第四年就会把铺子主人一家的户籍改为商籍。

  这里特指有店铺的买卖,摆小摊的一般没这要求。

  虽然大源朝的商籍没有其他朝代那么苛刻,但是社会地位依然不高。尤其盛世时期还好,按时交税,不惹事不冒头,基本没事儿。

  一旦世道稍不稳定,或者缺钱了,商户就是要的剥削经济来源,提高征税都是好的,就是有些官员为了政绩又要钱又要命,历史上的例子可不少。

  统治者的态度,也多数比较暧昧,对于这些是不以为然的,始终将最基础的农业展放在第一位。

  换位思考的话,景逸也能理解,每个人的出点不一样,大局观不一样。改变不了世道,那就改变自己。

  综上,景逸肯定不能让自己被动地改为商籍,一定要在三年内想好万全之策。

  他合计哪天还是把那本价值十两银子的大部头书《大源律》买回来好好研究研究吧,不能老去蹭着看了。

  想着想着,思绪又回到了麻辣烫生意上,顺便把他下午一直在想的事儿跟景父景母提了一下。

  “爹娘,根据今天的客流量来说,明天后天还有试吃,人只会更加多,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景逸先提出了摆在当前的困难。

  “我想着,咱们要不请小丰过来帮忙吧,正好农闲了,他在家呆着也没事儿,三叔家也不富裕,咱们有能力了也帮衬下。”

  景逸想了想,又说:“镇上铺子里的伙计月钱一般是五六百文,我打算第一个月给小丰五百文,他做得好了第二个月涨到六百文。你们觉得呢?”

  “没问题!之前咱家出事儿,你三叔三婶可没少帮忙,小丰又是我看着长起来的,是个好小伙儿!”

景母快人快语道,善恶分明,谁对她好,她就对谁好。

  “我也觉得行,景正这小子去年刚得了个儿子,景丰现在马上也到了娶亲的年纪,你三叔家这会儿是哪哪都要钱。关键也没来钱的道儿。”

  景父之前没出事儿时候也老帮衬弟弟,后来自己家出了事儿,弟弟又反过头来帮衬他们,两家处的是很好的。

  事情定了下来,第二天一早,景父和景逸就回村里去三叔家说这个事儿,为了不耽误回来干活,还雇了一辆驴车。

  景母在家里洗肉洗菜穿串儿,小安小舒帮忙。

  父子两到了村子里后,让车夫在景三叔家院子里坐着歇息,他们跟着三叔三婶和景丰在堂屋里说正事儿。

  把要请景丰去镇子上帮忙做工的事情一说,景丰一脸激动喜悦,农闲了天天在家里也不怎么动窝儿,他正无聊得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